滁州西涧怎么读?发音教程详解

滁州西涧怎么读?发音教程详解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以下是该诗及其发音的详细教程:

诗歌原文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发音教程

  1. 滁州西涧(chú zhōu xī jiàn)

    • “滁”字发音时,注意舌尖轻抵下齿背,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阳平(第二声)。
    • “州”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同时声带振动,声调为阴平(第一声)。
    • “西”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下齿背,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同时声带振动,声调为阴平(第一声)。
    • “涧”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较为短促,声调为去声(第四声)。
  2. 独怜幽草涧边生(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 “独”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下齿背,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阳平(第二声)。
    • “怜”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阳平(第二声)。
    • “幽”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阴平(第一声)。
    • “草”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上声(第三声)。
    • “涧”字发音如上所述。
    • “边”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阴平(第一声)。
    • “生”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阴平(第一声)。
  3. 上有黄鹂深树鸣(shàng yǒ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 “上”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去声(第四声)。
    • “有”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阳平(第二声)。
    • “黄”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阳平(第二声)。
    • “鹂”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阳平(第二声)。
    • “深”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阴平(第一声)。
    • “树”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去声(第四声)。
    • “鸣”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阳平(第二声)。
  4. 春潮带雨晚来急(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 “春”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阴平(第一声)。
    • “潮”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阳平(第二声)。
    • “带”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去声(第四声)。
    • “雨”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上声(第三声)。
    • “晚”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上声(第三声)。
    • “来”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阳平(第二声)。
    • “急”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去声(第四声)。
  5. 野渡无人舟自横(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 “野”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下齿背,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上声(第三声)。
    • “渡”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去声(第四声)。
    • “无”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阳平(第二声)。
    • “人”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阳平(第二声)。
    • “舟”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阴平(第一声)。
    • “自”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去声(第四声)。
    • “横”字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龈,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通过,发音清晰,声调为阳平(第二声)。

在朗读这首诗时,除了注意每个字的发音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同时,可以参考一些专业的朗诵视频或音频,以更好地掌握诗歌的发音和情感表达。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14日
下一篇 2024年10月14日

相关推荐

  • 洛阳情深:“洛阳亲人如相问”出自哪首古诗?

    洛阳情深:“洛阳亲人如相问”出自哪首古诗? 一、诗句溯源与背景 “洛阳亲人如相问”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七绝名作《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2025年8月14日
    180
  • “竹及”怎么读?轻松掌握这个词汇发音!

    “竹及”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组合,在标准的汉语中,并没有直接对应这个组合的词汇。然而,如果我们将其拆分为“竹”和“及”两个字来分别考虑,那么可以明确它们的发音。 竹(zhú): 这…

    2024年12月17日
    2630
  • 鄄城县怎么读?发音全解析

    鄄城县的正确读音是【juàn chéng xiàn】😉。下面,就让我来为你详细解析一下这个地名的发音,带你走进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吧! 发音解析 鄄:这个字单独读时,发音为“juàn…

    2024年10月18日
    3.2K0
  • “佐时阿衡”这个词的发音是怎样的?

    “佐时阿衡”这个词的发音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佐时”和“阿衡”。以下是具体的发音指南: 佐时(zuǒ shí): “佐”字发音为/zuǒ/,声调为第三声,发音时声音由低到高再降,注意…

    2024年12月22日
    2180
  • 龚自珍〈己亥杂诗〉精选:最著名的爱国诗篇解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精选:最著名的爱国诗篇解析 一、龚自珍与〈己亥杂诗〉的创作背景 龚自珍(1792—1841)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其〈己亥杂诗〉共315首,写于道光十九年(…

    2025年8月14日
    320
  • “居无何”的“居”如何理解?

    “居无何”的“居”如何理解? 引言 “居无何”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通常出现在文言文或古典文学作品中。理解其中的“居”字,不仅有助于准确翻译古文,还能深入体会古人的语言习惯和…

    2025年3月10日
    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