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倚”怎么读?成语或诗句发音!

"伫倚"怎么读?成语或诗句发音!

“伫倚”的读音为zhù yǐ。这个词组通常出现在成语或诗句中,表达的是长时间站立或倚靠的意思。以下是对“伫倚”发音的详细解析:

一、发音解析

  1. 伫(zhù)
    • 声母为“zh”,发音时舌尖后缩,抵住软腭,气流从舌尖与软腭间挤出,摩擦成音。
    • 韵母为“ù”,这是一个后鼻音韵母,发音时舌面后部隆起,与软腭接近,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同时声带振动。
    • 声调为第四声(去声),发音时声音由高音降到低音。
  2. 倚(yǐ)
    • 声母为“y”,发音时舌面接近硬腭,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挤出,摩擦成音。
    • 韵母为“ǐ”,发音时舌面前部隆起,与硬腭接近,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同时声带振动。
    • 声调为第三声(上声),发音时声音由低到高再到低,形成一个曲折调。

二、发音技巧

  1. 声母发音要准确:确保“伫”的声母“zh”和“倚”的声母“y”发音准确,避免与其他声母混淆。
  2. 韵母发音要饱满:保持舌面后部隆起,与软腭接近,形成窄缝,使气流从窄缝中挤出,并确保声带振动,使韵母发音饱满。
  3. 声调要自然:按照第四声和第三声的调值发音,使声音自然流畅,符合汉语声调的韵律美。

三、词组应用与示例

“伫倚”通常用于表达长时间站立或倚靠的状态,常出现在成语或诗句中,如“伫倚危楼风细细”(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等。在这些语境中,“伫倚”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动作状态,还蕴含了人物的情感和心境。

综上所述,“伫倚”的读音为zhù yǐ,在发音时需要注意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准确性。同时,了解这个词组的应用和示例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13日
下一篇 2024年11月13日

相关推荐

  • 蓬头稚子学垂纶是什么意思?唐诗童趣画面的教育启示

    蓬头稚子学垂纶是什么意思?唐诗童趣画面的教育启示 引言 “蓬头稚子学垂纶”出自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河边学习钓鱼的情景。这句诗不仅展现了唐代儿童的…

    2025年3月16日
    3870
  • 七言诗有哪些韵味悠长的佳作?

    七言诗的韵味悠长:经典佳作赏析 一、七言诗的独特韵味 七言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以其句式舒展、节奏明快的特点,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韵味主要体现在: 1.…

    2025年4月4日
    800
  • 有哪些描写景色的诗值得一读?

    描写景色的经典诗歌推荐:跨越千年的自然之美 一、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 作为中国山水诗鼻祖,南朝诗人谢灵运以工笔手法描绘自然,“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2025年4月10日
    1480
  •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下一句是什么?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下一句及其现实意义 一、名句的完整表述 “先天下之忧而忧”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下一句为:“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完整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

    2025年4月6日
    1360
  • 《鱼我所欲也》的诵读技巧及解析

    引言 1.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告子上》中的经典篇章,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简洁的语言广为人知。本文将从诵读技巧和文本解析两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名篇。2. 诵读是理解…

    2025年3月8日
    1150
  • “一叶知秋”这一成语出自哪里?

    一叶知秋:成语溯源与文化内涵 成语出处考证 “一叶知秋”这一成语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说山训》。原文记载:>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2025年3月30日
    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