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这首诗怎么样?

《终南别业》这首诗怎么样?

《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和深邃的禅意,历来备受赞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评价:

一、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据推测,《终南别业》大约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之后,是王维晚年时期的作品。
  • 创作背景: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王维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从岭南出差回来,半隐山林作短暂的休整,期间创作了这首诗。

二、诗歌内容

全诗如下:

复制代码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三、诗歌赏析

  1. 首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解析:诗人自述中年以后即厌恶尘俗而一心向佛,晚年定居于终南山边陲。这里的“道”指佛教道义之精髓,即“万法皆空”思想。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则是对自己晚境的构想。
    • 评价:开篇即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为全诗奠定了超脱尘俗的基调。
  2. 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解析:诗人兴致来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这里的“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自知”则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 评价:通过“独往”和“自知”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3. 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解析:诗人随意而行,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看云起云落。这里的“行到水穷处”是随意而行的写照,“坐看云起时”则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 评价:此联对偶工稳,意境深远,被后人广为传诵。它不仅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绝境中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随遇而安。
  4. 尾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解析:诗人在山林中偶然遇到一位老翁,便与他谈笑风生忘记了回家的时间。这里的“偶然”二字贯穿上下,使全诗充满了偶然性和闲适感。
    • 评价:通过引入人的活动为全诗增添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使诗人的形象更加可亲。尾联的“谈笑无还期”更是将诗人的悠闲自得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诗歌特点

  • 禅意深厚: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诗歌中常蕴含深厚的禅意。《终南别业》也不例外全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诗人的闲适生活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 意境深远:全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人通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诗句创造了一种深远而悠长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语言平淡含蓄:王维的诗歌以平淡含蓄著称。《终南别业》的语言也是如此。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笔法潇洒又隐含哲理把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五、诗歌影响

  • 文学地位:《终南别业》作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和深邃的禅意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学习和借鉴的范本。
  • 艺术启示:这首诗启示后人要注重语言的简练与意境的深远要将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表达紧密结合。诗中的动静结合和情景交融也为后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综上所述,《终南别业》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哲理的佳作。它以平淡含蓄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4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4日

相关推荐

  • “stellaluna”中文怎么读?品牌名发音指南!

    “stellaluna”的中文读法为“斯特拉露娜”。以下是对该品牌名发音的详细指南: 发音分解 斯特拉(Stella): 发音为/ˈstɛlə/,其中“Stella”源自拉丁语,意…

    2024年12月18日
    3440
  • 表达爱老公的诗句,有哪些温馨之作?

    表达爱老公的诗句:温馨之作精选 在婚姻生活中,用诗句表达对老公的爱意,既能传递深情,又能增添浪漫氛围。以下是经典且温馨的诗句推荐,并附上实际案例供参考。 一、古典诗词中的深情表达 …

    2025年8月15日
    140
  • “谨”字出自哪里?解读其谨慎之意

    “谨”字探源及其谨慎之意的文化解读 一、“谨”字的文字学溯源 “谨”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由“言”与“堇”两部分构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为:“谨,慎也。从言,堇声。”其构形原理揭…

    2025年3月27日
    1510
  • 不法常可,眼见他起高楼背后有何哲理?

    “不法常可,眼见他起高楼”这两句话背后蕴含的哲理深刻而丰富。 “不法常可”的哲理 “不法常可”出自《韩非子·心度》,原文为:“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违时,鬼则不违人。…

    2025年2月8日
    2430
  • “扶袖”在文言文中怎么说?

    在文言文中,“扶袖”并非一个固定词组,但根据“扶袖”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即将裙袂或衣袖掀起以示尊敬和礼仪——我们可以尝试在文言文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 如果强调“扶”的动作,即用…

    2024年11月30日
    3960
  • 《簌勒歌》古诗的背景故事是什么?

    《簌勒歌》的创作背景 1. 《簌勒歌》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公元5世纪左右。这首诗描绘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2. 据史料记载,…

    2025年3月8日
    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