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隽语怎么读?成语发音不再难!

妙文隽语怎么读?成语发音不再难!

“妙文隽语”是一个成语,其发音为:miào wén juàn yǔ。下面是对每个字的详细发音解析:

  1. (miào):

    • 声母是“m”,发音时双唇紧闭,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声带振动,气流从鼻腔通过发音。
    • 韵母是“iao”,发音时,由“i”滑向“ao”,“i”发音轻短,“ao”发音清晰响亮。
    • 声调是第四声,发音时声音由高降到低。
  2. (wén):

    • 声母是“w”,发音时双唇拢圆,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舌根抬起,发音时声带振动。
    • 韵母是“en”,发音时,先发“e”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上齿龈,使气流从鼻腔呼出。
    • 声调是第二声,发音时声音由低到高。
  3. (juàn):

    • 声母是“j”,发音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后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振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中挤出。
    • 韵母是“üan”,发音时,由“ü”滑向“an”,“ü”的发音类似于“鱼”,但嘴唇更圆更小,“an”的发音与上文“文”字中的“en”类似,但开口度稍大。
    • 声调是第四声,发音时声音由高降到低。
  4. (yǔ):

    • 声母是“y”,发音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后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振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中挤出。
    • 韵母是“u”,发音时双唇拢圆,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舌根抬起。
    • 声调是第三声,发音时声音由低到高再降到低,形成一个小曲折。

在发音时,要注意每个字的声调变化,以及声母和韵母的准确发音。同时,整个成语的发音要流畅自然,不要生硬地割裂每个字的发音。

此外,“妙文隽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优美、精彩和富有哲理。在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时,可以结合其发音和含义来加深印象。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23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23日

相关推荐

  • 王昌龄写的诗有哪些流传千古?

    王昌龄流传千古的诗作研究 王昌龄的诗歌地位 王昌龄(698-757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之涣齐名,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作以…

    2025年4月4日
    690
  • 时的诗有哪些?描绘时序变迁的诗歌?

    描绘时序变迁的诗歌研究:从古典到现代的时间意象 一、时间诗学的定义与范畴 时间诗学指以时序变迁为核心主题的诗歌创作,通过自然意象(如四季、晨昏)、历史事件或人生阶段等载体,表达对时…

    2025年4月5日
    700
  • 村居这首诗属于什么类型?

    村居这首诗的类型分析 # 一、诗歌类型概述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属于田园诗的范畴。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之一,主要描写农村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及农民劳作…

    2025年8月16日
    200
  • “骞”字的出处及在名字中的寓意

    “骞”字的出处及在名字中的寓意 一、“骞”字的出处 “骞”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其出处可追溯至先秦文献。以下是其主要来源: 1. 《诗经》:在《诗经·小雅·天保》中有“如南山之寿,不骞…

    2025年3月30日
    1100
  • “举一反三”的出处及在现代的应用

    “举一反三”的出处及在现代的应用 一、“举一反三”的出处 “举一反三”最早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

    2025年3月30日
    1030
  • 托物言志的诗句有哪些,能激发我们的思考?

    托物言志的诗句有哪些,能激发我们的思考? 托物言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或具体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志向或哲理。这种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激…

    2025年3月9日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