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秋歌中,世间安得双全法如何理解?

子夜秋歌中,世间安得双全法如何理解?《子夜秋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边塞诗,全诗为: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长安城的月色、捣衣声和秋风,表达了征夫之妻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至于“世间安得双全法”一句,并未出现在《子夜秋歌》中。这句话出自仓央嘉措的诗歌,原句为“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意思是世间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能够既不辜负佛法的修行,又不辜负心中所爱之人。它表达了在特定情境下的两难抉择与内心挣扎。

若将“世间安得双全法”与《子夜秋歌》的意境相联系,可以理解为:在战争频仍、夫妻离散的年代,征夫之妻渴望和平,希望丈夫能够早日结束远征,回到自己身边。然而,战争的平息并非易事,这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军事因素,不是个人能够轻易改变的。她们在期盼丈夫归来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这种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战争现实的残酷之间,就构成了一种“世间安得双全法”的困境。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理解是一种跨文本的联想,并非《子夜秋歌》本身的直接含义。在《子夜秋歌》中,诗人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和直接抒情,来表达征夫之妻的思念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而没有直接涉及到“世间安得双全法”这样的哲理思考。

因此,在解读《子夜秋歌》时,我们应当回归到诗歌本身,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时代背景,而不是将其他诗句的意境直接套用到这首诗上。

(0)
上一篇 2025年2月8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8日

相关推荐

  • “鸡鸣早看天”诗句,勤勉之心的写照!

    鸡鸣早看天:勤勉之心的写照 引言 “鸡鸣早看天”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勤劳的人们在黎明时分便开始一天的工作。这句诗不仅是对勤勉精神的赞美,更是对时间管理和自律的深刻…

    2025年3月22日
    780
  • 槽枥怎么读?发音全解析

    “槽枥”的正确读音为cáo lì。以下是对“槽枥”发音的全解析: 一、发音要点 声母: “槽”字的声母是“c”,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背,舌面前部抬起,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挤出,声带不…

    2024年10月21日
    7840
  • 敕字发音是什么?轻松学会!

    “敕”字的发音是chì,读第四声。以下是一些轻松学会“敕”字发音的方法: 一、发音要点 声母:“敕”字的声母是“ch”,发音时需要将舌根抬起,抵住软腭,使气流从舌根和软腭之间挤出,…

    2024年10月5日
    4210
  • “高者挂胃长林梢”怎么读?

    “高者挂胃长林梢”的正确表述应为“高者挂罥长林梢”。其正确读音如下: 高:gāo(第一声) 者:zhě(第三声) 挂:guà(第四声) 罥:juàn(第四声) 长:zhǎng(第三…

    2024年11月30日
    1.3K0
  • 《望洞庭》的诗意是什么?赏析刘禹锡的湖光美景

    《望洞庭》的诗意是什么?赏析刘禹锡的湖光美景 引言 刘禹锡的《望洞庭》是一首描绘洞庭湖美景的经典诗作,通过对湖光山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本文将从诗…

    2025年3月16日
    6100
  • 丑奴儿是什么意思?词牌名背后的故事

    丑奴儿是什么意思?词牌名背后的故事 一、丑奴儿的定义与起源 丑奴儿,又称《采桑子》,是中国古代词牌名之一。它起源于唐代,最初是民间歌曲,后来被文人雅士引入词坛,成为宋代词人常用的词…

    2025年3月19日
    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