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赏析

《劝学》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赏析

《劝学》文言文原文

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赏析

1.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笔直得符合墨线,经过弯曲加工后可以做成车轮,它的弯曲程度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木材干枯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弯曲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测量就能变直,金属经过磨刀石打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

2.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所得到的多;我曾经踮起脚尖远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快,但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 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积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会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成为美德,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智慧,圣人的心境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骏马跳跃一次,也不能超过十步;劣马连续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放弃。雕刻东西如果半途而废,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折断;如果坚持不懈,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螯,但如果没有蛇和鳝鱼的洞穴,它就没有地方可以寄居,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劝学》中的关键数据

1. 在《劝学》中,荀子提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里的“青”指的是靛青,是一种从蓝草中提取的染料,其颜色比蓝草更深。靛青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业。

2. 荀子提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里的“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其温度比水更低。根据现代科学,水的冰点是0摄氏度,而冰的温度可以低于0摄氏度

3. 荀子提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这里的“骐骥”指的是骏马,骏马一次跳跃的距离通常不超过10步。根据古代文献记载,骏马的跳跃距离大约在10步左右。

总结

《劝学》是荀子的一篇重要文章,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比喻和实例,荀子阐述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决定性作用。文章中的关键数据和比喻不仅增强了说服力,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思考材料。

(0)
上一篇 2025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8日

相关推荐

  • 李佳有哪些诗展现文学才华?

    李佳诗歌中的文学才华展现 一、李佳诗歌创作概述 李佳作为当代诗人,其作品以独特的意象构建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她的诗歌常通过日常生活的切片展现哲学思考,语言风格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性…

    2025年4月4日
    790
  • “躬”这个字在古诗词中的含义

    躬在古诗词中的含义 引言 “躬”字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其含义丰富多样,既有字面意义,也有象征意义。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躬”字在古诗词中的多重含义。 字面意义 “躬”字最基本的…

    2025年3月23日
    1310
  • 张祜怎么读?唐代诗人的姓名发音!

    唐代诗人张祜的读音是zhāng hù。以下是对张祜及其姓名的详细解释: 一、张祜的基本信息 张祜,字承吉,是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约生活在785年至849年间。他是唐代著名…

    2024年11月3日
    8920
  • “羌”字的来源及与民族的关系

    羌字的来源及与民族的关系 一、“羌”字的字形来源 “羌”是中国古代汉字之一,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字形由“羊”和“人”组成,上部为“羊”(⺶),下部为“人”(儿),合起来表示“牧羊人”…

    2025年3月30日
    1410
  • 刺姓怎么读?揭秘这个罕见姓氏发音!

    “刺”姓的读音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cì音 常见释义:作为常用汉字,“刺”读作cì时,有多重含义,如(尖锐的东西)扎入或穿透、暗杀、讥讽、像针一样尖锐的东西、物体表面或人…

    2024年12月15日
    2780
  • 高中古诗大全,哪些诗篇最适合青少年阅读?

    高中古诗大全的意义与价值 1. 高中古诗大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录了从先秦到明清的经典诗篇。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青少年了解历史、培养审美、提升人文素养…

    2025年2月28日
    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