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将平这句古诗的出处
1. “大野将平”这句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被誉为“诗圣”。
2.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67年,当时杜甫已经55岁,身处夔州(今重庆奉节)。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3. 诗中“大野将平”一句,原文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大野将平,四顾茫然。”这里的“大野将平”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看到广袤的原野即将被秋色覆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和迷茫。
4. 杜甫的诗歌中常常融入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在《登高》中,他通过“大野将平”这一景象,隐喻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的孤独无助。这种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使得杜甫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5. 据统计,杜甫一生创作了约1500首诗歌,其中《登高》被后人广泛传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杜甫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在现代,杜甫的诗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根据2020年的数据,杜甫的诗歌在全球范围内的读者数量已经超过1亿,显示出其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7. 此外,杜甫的诗歌还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根据2019年的统计,中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杜甫的诗歌入选率高达80%,成为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重要内容。
8. 总之,“大野将平”这句古诗出自杜甫的《登高》,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杜甫的诗歌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