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舍生取义”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成语“舍生取义”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成语“舍生取义”的出处与典故解析

一、成语出处

“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为: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通过对比“生”与“义”的价值,强调在道德原则与生命存续冲突时,应选择坚守道义。这一思想成为儒家伦理的核心观点之一。

二、典故背景

1. 孟子的哲学论证

孟子以“鱼与熊掌”的比喻展开论述:
“鱼”象征生存本能
“熊掌”象征道德追求
通过层层递进,最终得出“义重于生”的结论,奠定了成语的理论基础。

2. 历史语境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孟子提出这一主张,意在批判“苟且偷生”的行为,倡导士人应具备“浩然之气”

三、经典案例

案例1:文天祥殉国

南宋名臣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面对威逼利诱写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终从容就义,完美诠释了舍生取义的精神。

案例2:谭嗣同变法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拒绝逃亡,直言: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请自嗣同始!”
其牺牲唤醒了国民改革意识。

四、现代意义

| 领域 | 体现形式 |
|——-|———-|
| 抗疫精神 | 医护人员逆行出征 |
| 国防安全 | 戍边战士英勇护国 |
| 职业道德 | 记者揭露真相不畏威胁 |

该成语至今仍激励人们在重大抉择中坚守正义与信仰。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多名医护人员因公殉职,正是当代“舍生取义”的生动体现。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 吕蒙字什么?三国名将吕蒙的字号与文化背景

    吕蒙字什么?三国名将吕蒙的字号与文化背景 一、吕蒙的字号 吕蒙,字子明,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他的字号“子明”寓意深远,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名字的重视。“子”在古代常用于男子名字中…

    2025年3月19日
    6230
  • 第一个字是见的诗句,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

    见字开头的诗句:让人眼前一亮的经典之作 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以“见”字开头的诗句往往因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而令人印象深刻。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也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审美…

    2025年3月9日
    880
  • 雍闿怎么读?这个名字的正确发音

    “雍闿”的正确读音为:yōng kǎi。 发音指南 雍(yōng): 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隆起,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尖和齿龈之间的缝隙中通过,发出“y”的音。 接着,舌面后部…

    2024年11月25日
    1610
  • 李绅的诗有哪些悯农情怀?

    李绅诗歌中的悯农情怀探析 # 一、李绅悯农诗的历史背景 李绅(772-846年)作为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核心人物,其诗歌创作深受杜甫现实主义传统影响。在…

    2025年4月4日
    800
  • 朱自清的“春”中“薄烟”怎么读才更有韵味?

    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薄烟”一词的读音是bó yān,这样读才更有韵味。以下是对此发音的详细解释及为何如此发音更有韵味的分析: 发音解释 “薄”:读作 bó,而非 báo 或 …

    2024年12月22日
    3510
  • 年级有哪些诗?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诗歌?

    不同年级学生适合的诗歌推荐指南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不同年级的学生因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差异,适合的诗歌类型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为小学…

    2025年4月5日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