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舍生取义”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成语“舍生取义”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成语“舍生取义”的出处与典故解析

一、成语出处

“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为: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通过对比“生”与“义”的价值,强调在道德原则与生命存续冲突时,应选择坚守道义。这一思想成为儒家伦理的核心观点之一。

二、典故背景

1. 孟子的哲学论证

孟子以“鱼与熊掌”的比喻展开论述:
“鱼”象征生存本能
“熊掌”象征道德追求
通过层层递进,最终得出“义重于生”的结论,奠定了成语的理论基础。

2. 历史语境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孟子提出这一主张,意在批判“苟且偷生”的行为,倡导士人应具备“浩然之气”

三、经典案例

案例1:文天祥殉国

南宋名臣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面对威逼利诱写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终从容就义,完美诠释了舍生取义的精神。

案例2:谭嗣同变法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拒绝逃亡,直言: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请自嗣同始!”
其牺牲唤醒了国民改革意识。

四、现代意义

| 领域 | 体现形式 |
|——-|———-|
| 抗疫精神 | 医护人员逆行出征 |
| 国防安全 | 戍边战士英勇护国 |
| 职业道德 | 记者揭露真相不畏威胁 |

该成语至今仍激励人们在重大抉择中坚守正义与信仰。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多名医护人员因公殉职,正是当代“舍生取义”的生动体现。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 唐诗中有雁的诗句,如何描绘这份意象?

    唐诗中的雁意象及其描绘 一、雁在唐诗中的象征意义 雁在唐诗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不仅仅是一种候鸟,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雁常常象征着离别、思乡、孤独等情感,同时也代表着…

    2025年3月12日
    450
  •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一观点出自哪位思想家?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出处与思想内涵 一、思想来源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一观点出自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记载于《论语·述而》篇。原文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2025年3月30日
    220
  • 阚清子的姓怎么读?明星姓氏发音全解析!

    阚清子的姓“阚”的正确读音是kàn。以下是对这个姓氏发音的详细解析: 发音要点 声母:“阚”字的声母是“k”,发音时舌根抬起抵住软腭,然后突然放开,使气流爆破而出,声带不振动。 韵…

    2024年12月21日
    2780
  • 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复是什么意思?陆游诗句的困境与希望

    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复”是什么意思?陆游诗句的困境与希望 引言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更蕴含了…

    2025年3月19日
    5070
  • 不信人间有白头,这句话如何理解?

    解读“不信人间有白头”:情感、哲学与现实案例 # 一、引言:诗句的出处与背景 “不信人间有白头”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原词以哀婉笔触抒写对亡妻的思念。这…

    2025年4月2日
    320
  • 明月前身什么意思?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解析

    明月前身什么意思?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解析 引言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明月前身”这一表达,常被用来形容某种超越时空的情感或记忆。本…

    2025年3月19日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