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这个字源自何处?解读其崇高之意

“崇”这个字源自何处?解读其崇高之意

“崇”这个字源自何处?解读其崇高之意

一、“崇”的字源考据

“崇”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山”和“宗”两部分构成:
“山”:象征高大、稳固的自然意象。
“宗”:本义为祭祀祖先的庙堂,引申为尊崇、敬仰

在《说文解字》中,“崇”被解释为“山高也”,既指物理高度,也暗含精神层面的崇高。

重点内容
> “崇”的造字逻辑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山喻德”的哲学思想,将自然崇拜与道德追求融为一体。

二、“崇高”之意的文化演变

1. 先秦时期:自然与道德的并重

– 《诗经·大雅》中“崇墉言言”形容城墙高大,后引申为威严与不可侵犯
– 孔子以“崇德辨惑”(《论语·颜渊》)强调道德修养的至高性。

2. 汉代以降:宗教与政治的升华

汉武帝封禅泰山,以“崇”为仪式核心,将山岳崇拜与皇权合法性绑定。
– 佛教传入后,“崇”与“”结合(如“崇佛寺”),赋予其宗教神圣性。

实际案例
> 唐代诗人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泰山之“崇”隐喻人生境界的超越。

三、现代语境中的“崇高”

1. 美学范畴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崇高感”,与“崇”的中国传统内涵高度契合——均指向超越平庸的精神震撼

2. 社会应用

品牌命名:如“崇光百货”(日本SOGO),取“崇尚光明”之意。
城市地标:上海“崇明岛”之名,暗含对自然与人文并重的期许。

重点内容
> 当代“崇高”已从物理高度转化为价值观符号,代表对卓越、正义与理想的追求。

四、结语

“崇”字跨越三千年,从具象的山岳抽象的德性,始终承载着人类对“至高”的向往。其演变史恰是中华文明精神高度的缩影。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 铭有哪些诗表达铭记之意?

    铭诗中表达铭记之意的作品探析 一、铭诗的文体特点与铭记功能 铭是一种以劝诫、纪念或颂扬为目的的文体,常刻于器物、碑石或书写于典籍中。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简练的语言实现“铭刻于心”的效果…

    2025年4月4日
    180
  • 啴怎么读?发音不再出错

    “啴”是一个多音字,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用法,其发音有所不同。以下是“啴”的常见读音及其发音指南: 一、常见读音 tān 当“啴”读作tān时,常用来形容牲口的喘息声,如“啴啴骆马”,…

    2024年10月21日
    4420
  • 骆宾王有哪些诗作展现才华?

    骆宾王的诗作才华展现 一、骆宾王的诗歌成就概述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他的诗作以雄浑豪放、意境开阔著称,尤其擅…

    2025年4月4日
    140
  • 出自孔子的成语有哪些?精选集锦

    出自孔子的成语精选集锦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许多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以下是精选的出自《论语》及相关典故的成语,附实际案例解析。 一、修身立德类 1…

    2025年3月30日
    310
  • 关于寺庙的诗句禅意,如何体现这份宁静与超脱?

    寺庙诗句中的禅意:宁静与超脱的体现 寺庙作为佛教文化的象征,不仅是信仰的场所,更是心灵的栖息地。许多古代诗人在寺庙中寻找灵感,创作出充满禅意的诗句,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超…

    2025年3月13日
    480
  • 学海无涯苦作舟,如何理解这句名言?

    学海无涯苦作舟:名言解析与实践启示 一、名言的字面与深层含义 “学海无涯苦作舟”出自唐代韩愈的《增广贤文》,字面意思是:知识的海洋没有边际,唯有以“苦”为舟才能航行。其核心包含两层…

    2025年4月2日
    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