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循”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循”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一、“循”字的甲骨文起源

“循”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字形由“彳”(表示行走)和“盾”(表示盾牌)组成。甲骨文中的“循”字(如《甲骨文合集》第6057片)描绘了持盾沿路而行的形象,暗示了“遵循、沿袭”的本义。

重点内容:甲骨文“循”字的核心意象是“沿着既有路径行动”,这与现代汉语中“循环”“遵循”等词义高度吻合。

二、金文与小篆的演变

1. 金文阶段(西周晚期)
金文“循”(如《毛公鼎》铭文)将“盾”部件简化为“目”或“首”,强调视觉上的追踪与模仿。例如:“王命毛公循四方”(《毛公鼎》),此处“循”已有巡视、考察的引申义。

2. 小篆定型(秦代)
小篆(《说文解字》收录)将字形规范为“彳+盾”,许慎解释为“行顺也”,即“按照既定规则行动”。重点案例:汉代《熹平石经》中的“循”字,结构已接近现代楷书。

三、隶变与楷书定型

隶书(汉代)将“盾”部件简化为“⻌+目”,如《曹全碑》中的“循”字,笔画趋于平直。
楷书(魏晋后)最终定型为“彳+盾”结构,唐代《九成宫醴泉铭》的“循”字成为后世范本。

重点内容:隶变过程中,“循”字的表意功能弱化,但“沿袭、遵守”的核心词义始终保留。

四、实际案例:文献中的“循”字

1. 先秦典籍
《论语·先进》:“循循然善诱人”,此处“循循”表示有序引导,体现本义。

2. 汉代法律文书
居延汉简中有“循行边塞”记录,指官吏巡视边防,反映引申义。

3. 现代用法
如“循环经济”一词,仍保留“周而复始”的原始意象。

五、结论:字义演变的逻辑链

“循”字的演变遵循“具体动作→抽象规则”的路径:
持盾行走(甲骨文)→沿路考察(金文)→遵守法则(小篆)→现代复合词(循环、遵循)。这一过程典型反映了汉字“形义结合”的演变规律。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 李白送友人的诗有哪些深情厚谊?

    李白送友人的诗有哪些深情厚谊? 一、李白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李白的送别诗以其豪放洒脱与深情厚谊并存著称。他既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又常以壮阔意象冲淡离愁,展现盛唐文人特有的胸襟。&#82…

    2025年4月4日
    460
  • 细雨湿衣看不见,下一句是什么?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经典诗句解析 诗句出处及全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别严士元》,全诗如下: >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

    2025年4月2日
    750
  • 浣溪沙什么意思?词牌名的由来与经典作品赏析

    浣溪沙什么意思? 浣溪沙是中国古代词牌名之一,属于小令,因其音律优美、句式工整而广受文人喜爱。它的名字来源于西施浣纱的典故,传说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溪水清澈,景色如画,后人以此为灵感…

    2025年3月19日
    7980
  • 古诗有哪些咏柳的诗?折柳送别背后的文化密码

    古诗中的咏柳传统与折柳送别的文化密码 一、古诗中的咏柳名篇 柳树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常被赋予离别、思念、生命力等象征意义。以下是历代咏柳的代表作品: 1. 贺知章《咏柳》 …

    2025年4月27日
    1470
  • “山行”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山行: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 引言 “山行”一词,源自中国古代诗人杜牧的同名诗作,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山间的自然美景,还蕴含了诗人对人…

    2025年3月23日
    1020
  • 边塞诗有哪些古诗经典?

    边塞诗的古诗经典探析 # 一、边塞诗的定义与特点 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主要描写边疆战争、军旅生活和塞外风光。其特点包括:– 雄浑豪放的风格– 悲…

    2025年4月4日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