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循”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循”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一、“循”字的甲骨文起源

“循”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字形由“彳”(表示行走)和“盾”(表示盾牌)组成。甲骨文中的“循”字(如《甲骨文合集》第6057片)描绘了持盾沿路而行的形象,暗示了“遵循、沿袭”的本义。

重点内容:甲骨文“循”字的核心意象是“沿着既有路径行动”,这与现代汉语中“循环”“遵循”等词义高度吻合。

二、金文与小篆的演变

1. 金文阶段(西周晚期)
金文“循”(如《毛公鼎》铭文)将“盾”部件简化为“目”或“首”,强调视觉上的追踪与模仿。例如:“王命毛公循四方”(《毛公鼎》),此处“循”已有巡视、考察的引申义。

2. 小篆定型(秦代)
小篆(《说文解字》收录)将字形规范为“彳+盾”,许慎解释为“行顺也”,即“按照既定规则行动”。重点案例:汉代《熹平石经》中的“循”字,结构已接近现代楷书。

三、隶变与楷书定型

隶书(汉代)将“盾”部件简化为“⻌+目”,如《曹全碑》中的“循”字,笔画趋于平直。
楷书(魏晋后)最终定型为“彳+盾”结构,唐代《九成宫醴泉铭》的“循”字成为后世范本。

重点内容:隶变过程中,“循”字的表意功能弱化,但“沿袭、遵守”的核心词义始终保留。

四、实际案例:文献中的“循”字

1. 先秦典籍
《论语·先进》:“循循然善诱人”,此处“循循”表示有序引导,体现本义。

2. 汉代法律文书
居延汉简中有“循行边塞”记录,指官吏巡视边防,反映引申义。

3. 现代用法
如“循环经济”一词,仍保留“周而复始”的原始意象。

五、结论:字义演变的逻辑链

“循”字的演变遵循“具体动作→抽象规则”的路径:
持盾行走(甲骨文)→沿路考察(金文)→遵守法则(小篆)→现代复合词(循环、遵循)。这一过程典型反映了汉字“形义结合”的演变规律。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 “h2seo4″怎么读?化学式发音教学!

    H₂SeO₄的化学式读作“硒酸”。以下是对其发音和相关知识的详细解释: 发音 音节划分:“硒酸”可以分为两个音节,“硒”为第一音节,“酸”为第二音节。 发音要点: “硒”(xī):…

    2024年12月26日
    1710
  • cheep怎么读?小鸟叫声发音教学!

    “cheep”的发音通常用于模仿小鸟或小动物的尖细叫声,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物价格低廉。以下是关于“cheep”的发音指南及小鸟叫声发音教学: 一、“cheep”的发音指南 国际音标:…

    2024年12月11日
    5210
  • 青春年少的唯美诗句,青春如歌!

    青春年少的唯美诗句,青春如歌!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充满了梦想、激情与希望。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句描绘了青春的唯美与短暂,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本文将通过经典诗句…

    2025年3月22日
    1870
  • “出自外”的理念,你了解多少?

    “出自外”的理念:跨文化视角下的创新与实践 1. “出自外”的核心概念 “出自外”是一种强调从外部视角或异质文化中汲取灵感的创新理念,其核心在于突破固有思维框架,通过跨界融合实现突…

    2025年3月27日
    1350
  • 《汾上惊秋》的作者怎么读,你了解吗?

    《汾上惊秋》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苏颋,读作sū tǐng。以下是对苏颋及其作品《汾上惊秋》的简要介绍: 作者信息: 苏颋(670-727),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是唐代著名…

    2024年12月27日
    1950
  • “multisim”怎么读?软件发音指南!

    “multisim”的发音为/ˈmʌltɪsɪm/。以下是对该单词发音的详细指南: 发音步骤 音节划分:“multisim”可以划分为“multi-sim”两个音节。 发音要点: …

    2024年12月14日
    2.2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