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这个字出自哪部古籍?

“茹”这个字出自哪部古籍?

“茹”字的古籍溯源研究

# 一、核心古籍出处考证

“茹”字最早见于《诗经》,具体出现在《诗经·大雅·烝民》篇中:“柔则茹之,刚则吐之”。此处的“茹”意为“吞食、包容”,是现存文献中最早的明确记载。

重要佐证案例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茹”为“飤马也”(喂马饲料),但清代段玉裁注特别指出:“《诗》‘柔茹’之训,乃其本义”,证实《诗经》记载的优先性。

# 二、先秦典籍中的演变

1. 《周易》
《易·泰卦》九三爻辞:“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虽未直接出现“茹”字,但“包荒”的包容意象与“茹”的引申义相通

2. 《左传》
襄公十四年记载:“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其中“踣”与“茹”在古音中同属鱼部,存在通假现象。

学术争议点
有学者认为《尚书·禹贡》“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乔”中“繇”或为“茹”的异体字,但缺乏直接文字证据

# 三、汉代训诂学阐释

关键文献对比
| 典籍 | 释义 | 特点 |
|————–|———————–|——————–|
| 《尔雅》 | “啜,茹也” | 饮食行为专称 |
| 《方言》 | “吴越之间谓食曰茹” | 地域方言特征 |
| 《释名》 | “茹,如也,入口如常” | 音训释义法 |

典型案例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载“取茹芦本”(茹芦即茜草),证明汉代“茹”已扩展至植物命名领域

# 四、后世文字学发展

1. 唐代《一切经音义》
记载“茹”的佛教引申义:“忍辱如地,名之为茹”,体现宗教文化影响。

2. 宋代《集韵》
新增读音“人余切”,收录“茹”作为姓氏的用法,反映社会应用扩展。

现代考古发现
殷墟甲骨文中疑似“茹”的象形字(编号《合集》28128),刻画手持植物入口状,但学界对其是否确为“茹”字仍有争议。

# 五、结论

“茹”字的源流演变清晰呈现:
《诗经》本源义(吞食)→ 汉代物质名词化(植物/饲料)→ 中古精神概念延伸(包容、忍耐)。这一过程典型反映了汉字“由实到虚”的语义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文字学研究价值。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三十六计出自哪部古代兵书?

    三十六计的起源与古代兵书渊源 一、三十六计的出处考据 三十六计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部单一的古代兵书,而是源自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长期积累。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其雏形最早可追溯至:1. 《孙子…

    2025年3月30日
    230
  • “笊笠”怎么读?传统厨具发音指南!

    “笊笠”读作zhào lì。 发音指南 笊:读作zhào,第四声。发音时,口腔打开,舌头放平,声带振动,气流从口腔中顺畅发出,音调下降后保持平稳。 笠:读作lì,第四声。发音时,口…

    2024年12月16日
    1630
  • 商隐诗有哪些?李商隐的诗歌全集?

    李商隐诗歌研究:经典作品与全集概览 一、李商隐诗歌的分类与代表作品 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其诗以含蓄深婉、意象朦胧著称,尤擅七律与无题诗。根据题材和风格,其作…

    2025年4月5日
    180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何理解这句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理解与实践 引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观点。这句话揭示了道德与支持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了正义与道德在社会生活…

    2025年3月10日
    530
  • 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挑是什么意思?古诗词中动词的精准运用

    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挑”是什么意思?古诗词中动词的精准运用 引言 古诗词中,动词的运用往往具有极高的精准性和艺术性。一个恰当的动词不仅能够准确传达诗人的情感,还能增强诗句的意境和表现…

    2025年3月19日
    240
  • 自诗有哪些展现自我情感?

    自诗有哪些展现自我情感? 自诗,即自我表达的诗,是诗人通过文字展现内心情感、思想与体验的重要形式。它不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自我认知与艺术创造的结合。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自诗如何展现自…

    2025年4月4日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