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这句话出自哪里?

“诗言志”这句话出自哪里?

“诗言志”这句话出自哪里?

一、“诗言志”的出处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命题,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原文记载:
>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这段话是舜帝对音乐与诗歌功能的阐述,强调诗歌的本质是表达人的志向、情感和思想。这一观点成为后世中国诗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二、历史背景与理论内涵

1. 先秦时期的“志”
“志”在先秦时期含义广泛,既包含个人情感(如《诗经》中的爱情诗),也指向政治抱负(如屈原的《离骚》)。
案例:《诗经·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似写爱情,但汉代《毛诗序》认为其“言后妃之志”,体现了儒家对“志”的政治化解读。

2. 儒家的发展
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论语·阳货》),进一步将“诗言志”与社会教化结合,如《诗经》被用作外交辞令(《左传》记载的“赋诗言志”)。

三、后世影响与案例

1. 文学创作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之志
– 李白《将进酒》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则抒发了个人豪情壮志

2. 理论延伸
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将“志”扩展为更细腻的情感表达,如李商隐《无题》诗的隐晦抒情。

四、现代意义

“诗言志”理论至今影响深远:
学术研究:学者通过分析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探讨其隐逸之志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创作实践:现代诗人余光中《乡愁》以个人情感言家国之志,延续了这一传统。

结语

“诗言志”作为中国文论的源头,揭示了诗歌表达内心与干预现实的双重功能。从《尚书》到当代,它始终是理解中国文学精神的关键。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馀什么意思?古诗词中”馀”字的用法与意境营造

    馀什么意思?古诗词中”馀”字的用法与意境营造 一、馀字的基本含义 “馀”字在古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包括:1. 剩余:表示多余、剩下…

    2025年3月19日
    2020
  • “理还乱”的”还”怎么读?诗句发音教程!

    “理还乱”这一词组,源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著名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在这里,“还”字的发音为huán,读作第二声(阳平调)。 以下是对“还”字在此语境下发…

    2024年12月17日
    1720
  • 诗圣的诗有哪些经典代表作?

    诗圣杜甫的经典代表作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其诗作以深刻的社会关怀、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沉郁顿挫的风格闻名。以下是他的几部经典代表作及其分析。 一、《春望》 …

    2025年4月4日
    590
  • “c00k”怎么读?数字与字母组合发音!

    “c00k”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英语单词或数字与字母的组合。不过,如果我们将”c00k”视为一种非正式的、创造性的拼写方式,那么它可能是…

    2024年12月15日
    2820
  • 王观有哪些诗?王观的诗歌作品?

    王观的诗歌作品研究 一、王观简介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北宋著名词人,与秦观并称“二观”。其诗风格清新婉丽,尤以词作闻名,但诗歌亦不乏佳作。 二、王观的诗歌特点 1.…

    2025年4月5日
    1940
  • 苏轼定风波,如何理解这首词的豁达?

    苏轼《定风波》中的豁达境界解析 # 一、《定风波》文本及创作背景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2025年4月2日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