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这句话出自哪里?

“诗言志”这句话出自哪里?

“诗言志”这句话出自哪里?

一、“诗言志”的出处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命题,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原文记载:
>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这段话是舜帝对音乐与诗歌功能的阐述,强调诗歌的本质是表达人的志向、情感和思想。这一观点成为后世中国诗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二、历史背景与理论内涵

1. 先秦时期的“志”
“志”在先秦时期含义广泛,既包含个人情感(如《诗经》中的爱情诗),也指向政治抱负(如屈原的《离骚》)。
案例:《诗经·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似写爱情,但汉代《毛诗序》认为其“言后妃之志”,体现了儒家对“志”的政治化解读。

2. 儒家的发展
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论语·阳货》),进一步将“诗言志”与社会教化结合,如《诗经》被用作外交辞令(《左传》记载的“赋诗言志”)。

三、后世影响与案例

1. 文学创作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之志
– 李白《将进酒》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则抒发了个人豪情壮志

2. 理论延伸
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将“志”扩展为更细腻的情感表达,如李商隐《无题》诗的隐晦抒情。

四、现代意义

“诗言志”理论至今影响深远:
学术研究:学者通过分析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探讨其隐逸之志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创作实践:现代诗人余光中《乡愁》以个人情感言家国之志,延续了这一传统。

结语

“诗言志”作为中国文论的源头,揭示了诗歌表达内心与干预现实的双重功能。从《尚书》到当代,它始终是理解中国文学精神的关键。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高适的诗有哪些展现了边塞风情?

    高适边塞诗中的边塞风情研究 一、高适边塞诗的创作背景 高适(704-765年)作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其创作深受个人经历影响。天宝八年(749年)起,高适先后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

    2025年4月4日
    1520
  • 航天主题诗词12首精选:仰望星空的诗意表达

    航天主题诗词12首精选:仰望星空的诗意表达 航天事业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举,而诗词则是表达这一壮举的优美载体。本文精选12首航天主题诗词,展现从古至今人们对星空的向往与对航天科技的礼…

    2025年8月14日
    430
  • 徵字在古文中的读音和含义是什么?

    徵字在古文中的读音和含义研究 一、徵字的基本读音 徵字在古汉语中是一个多音字,主要有以下两种读音: 1. zhǐ(现代汉语第三声):这是徵字最常见的读音,主要用于表示征召、征求、验…

    2025年8月16日
    190
  • “薄浣我衣”中的“薄”字该怎么读?

    在“薄浣我衣”这句诗中,“薄”字的正确读音是“bó”。 “薄”是一个多音字,在现代汉语中有三个常见的读音:báo、bó、bò。其中,“báo”多用于口语,常单用,表示厚度小、贫瘠、…

    2024年12月27日
    2330
  • 宸濠怎么读?发音一步到位

    “宸濠”的读音是chén háo。 宸(chén):发音时,嘴唇微张,舌尖轻触下齿背,舌面前部隆起,声带振动发声。这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在古代常用来指代帝王的住处或王位,发音时需…

    2024年11月20日
    5870
  • 杨广有哪些诗?隋炀帝杨广的诗歌作品?

    隋炀帝杨广的诗歌作品研究 # 一、杨广诗歌创作概况 隋炀帝杨广(569-618年)不仅是隋朝第二位皇帝,更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帝王诗人之一。尽管其政治评价存在争议,但其文学造诣却得…

    2025年4月5日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