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籁”这个字出自哪里?

“籁”这个字出自哪里?

“籁”这个字出自哪里?

一、“籁”的字源与早期文献记载

“籁”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典籍《庄子·齐物论》,其中提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此处的“籁”指自然界或人为发出的声音,是汉字中最早明确记载该字的文献之一。

1. 《庄子》中的“三籁”理论

《庄子》将声音分为三类:
天籁:自然无为的宇宙之声(如风声、雨声)。
地籁:通过大地孔穴发出的声音(如山谷回声)。
人籁:人类用乐器(如箫笛)创造的声音。
重点内容:这一分类奠定了“籁”作为声音美学的哲学基础,对后世文学、音乐影响深远。

二、字形演变与构造分析

“籁”为形声字,由“”(形旁,与乐器相关)和“”(声旁)组成,本义与竹制乐器(如排箫)有关。
甲骨文/金文:未发现独立字形,推测为秦汉后定型。
《说文解字》:收录“籁”,释为“三孔龠也”(一种多管竹乐器),印证其乐器属性。

三、实际案例:文学与音乐中的“籁”

1. 文学作品

唐代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中“长啸”暗合“人籁”与“天籁”交融的意境。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化用《庄子》思想,将“籁”扩展为自然与心灵的共鸣

2. 传统音乐

南音“洞箫”:福建南音中的洞箫演奏,被称为“九孔籁”,直接继承“籁”的乐器内涵。
古琴曲《流水》:模拟山水之声,体现“天籁”与“人籁”的结合。

四、现代引申义与使用

今日“籁”仍保留原义,并衍生出:
“万籁俱寂”(形容极静,出自《昭明文选》)。
“天籁之音”(赞美纯净自然的歌声或乐声,如歌手周深被誉“天籁嗓音”)。

重点内容:从哲学概念到艺术符号,“籁”的演变反映了汉语形音义结合的独特魅力。

结语

“籁”源于《庄子》,兼具形声字的构造智慧与声音哲学的深度,其案例贯穿古今,成为中华文化中“自然与人文和谐”的象征。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 士大夫怎么读?古代官职发音指南!

    “士大夫”的读音为shì dà fū。以下是关于“士大夫”的详细发音指南及解释: 一、发音指南 士(shì):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舌面前部抬起,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声带振…

    2024年12月11日
    3100
  • 有哪些马诗?以马为题材的诗歌有哪些?

    以马为题材的诗歌研究:经典马诗赏析 一、马诗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马诗指以马为核心意象或主题的诗歌,常见于中外文学传统。马作为力量、自由与忠诚的象征,在诗歌中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中国…

    2025年4月5日
    150
  • “诗赋”这个词怎么读?你掌握了这个词的发音吗?

    “诗赋”这个词的读音是shī fù。以下是对“诗赋”这个词的详细解读: 读音分析 诗:读作shī,是第一声。 赋:读作fù,是第四声。 词语解释 诗赋:是一个汉语词语,由“诗”和“…

    2024年12月21日
    1180
  • 廑念这个名字应该怎么读?

    “廑念”这个名字的读音取决于“廑”字的具体含义和读音。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廑”字有两种常见的读音: jǐn: 当“廑”读作jǐn时,它通常作为“仅”的异体字出现,表示“仅仅”、“…

    2024年12月26日
    3420
  • 明天在文言文中如何表达?

    首先,我们来明确“明天”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它指的是今天的下一天。然而,在古代文言文中,并没有与“明天”完全对应的词汇,因为古代的计时和日历体系与现代有所不同。 在文言文中,要表达…

    2024年11月19日
    3150
  • 陶渊明集有哪些经典诗篇?

    陶渊明集的经典诗篇研究 # 一、陶渊明及其作品概述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其作品以田园诗为主…

    2025年4月2日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