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哪里?

“栀”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哪里?

“栀”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哪里?

一、“栀”字的文献溯源

“栀”字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录于“木部”,释义为“木实可染”。这是目前可考的汉字系统中对该字的最早书面记载。
关键证据
– 《说文解字·木部》:“栀,黄木可染者。从木,卮声。”
– 汉代《神农本草经》虽记载栀子药用价值,但用“卮”通假,未直接使用“栀”字。

二、先秦时期的潜在关联

尽管字形未明确出现,但考古发现暗示“栀”所指植物(栀子)的早期应用:
马王堆汉墓帛书(西汉初年)中记载“支子”入药,学界普遍认为即“栀子”的早期写法。
– 《史记·货殖列传》提到“千亩卮茜”,其中“卮”可能指代栀子(茜为另一染料植物),反映其经济价值。

三、字形演变的语言学证据

“栀”为形声字,其演变路径清晰:
1. 声符来源:上部“卮”(zhī)为古代酒器,既表音也隐含“圆形果实”的意象(栀子果实呈卵圆形)。
2. 形符强化:东汉后“木”部定型,突出其植物属性,与通假字“卮”区分。
案例对比
– 战国楚简中用“枳”表示栀子(如包山楚简),说明同音假借现象普遍。
– 唐代《新修本草》明确使用“栀子”,字形与今完全相同。

四、结论:文字与实物的时空交错

“栀”作为规范字形虽定型于东汉,但其所指植物在先秦已广泛利用。这种“名物分离”现象体现了:
– 早期文字记录滞后于实际应用
植物经济价值(染料、药材)推动文字专门化
– 从通假(卮、支)到专字(栀)的汉语词汇精密化进程

(注:标红部分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术观点或核心证据)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 《世说新语》主要内容概述

    《世说新语》主要内容概述 一、《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录了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名士的言行轶事。全书共分为36门,涵盖了德行、言语…

    2025年3月9日
    1810
  • 禅心又过诗中的“禅”怎么读?

    在“禅心又过诗”这句中,“禅”的读音为chán。 这个字在汉语中有两个常见的读音:chán和shàn。 当“禅”读作chán时,它主要作为佛教用语,是“禅那”的简称,指静思。在这个…

    2024年11月30日
    2390
  • 三峡原文译文及地理知识

    三峡原文译文及地理知识 一、三峡原文及译文 1.1 三峡原文 三峡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出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原文如下: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2025年3月9日
    1030
  • 关于名胜古迹的诗有哪些描绘美景?

    关于名胜古迹的诗有哪些描绘美景? 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胜美景描绘 中国古典诗歌中,名胜古迹常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诗人通过精妙的语言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1.…

    2025年4月4日
    810
  • “谓”用文言文怎么说?

    “谓”在文言文中本身就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相当丰富。以下是对“谓”在文言文中常见用法的归纳: 告诉;对……说: 例如,“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中的“谓”即表示“…

    2024年11月30日
    4080
  • 唐宋金元诗精选?千年文脉的璀璨星河

    唐宋金元诗精选:千年文脉的璀璨星河 一、唐宋金元诗的文学地位 唐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李白、杜甫、苏轼、元好问等巨匠,其作品不仅奠定了中国诗歌的美学范式,更…

    2025年4月24日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