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

“止于至善”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

“止于至善”的经典溯源与当代意义

一、经典出处

“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核心思想。原文为: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处“至善”指最高境界的道德完善,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

二、核心内涵解析

1. “止”的哲学:并非停止,而是达到并坚守的理想状态。
2. “至善”的多维性
– 个人层面:修身立德(如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社会层面:“天下大同”的理想秩序。

重点内容: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强调,“至善”是“事理当然之极”,即一切行为的最根本准则。

三、实际案例:古今应用

1. 古代案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通过实践(如平定宁王之乱)体现“止于至善”的实践性。

2. 现代案例:企业社会责任(CSR)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将“至善”诠释为技术伦理与社会贡献的结合,如疫情期间向全球提供通信支援。
公益组织“止于至善基金会”:直接引用经典,致力于教育公平,体现传统智慧的现代转化。

四、当代启示

“止于至善”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个人成长:追求卓越但避免功利化(如职业发展中的道德底线)。
组织管理:平衡效益与责任(参考B Corp认证企业的“商业向善”模式)。

重点内容:这一理念提醒我们,终极目标不仅是成功,更是价值的圆满

结语

从《礼记》到当代实践,“止于至善”跨越时空,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其生命力在于既提供理想标高,又指引具体行动,值得深入挖掘与传承。

(注:标红部分为关键概念与案例,便于读者快速抓取核心信息。)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 “佐时阿衡”这个词的发音是怎样的?

    “佐时阿衡”这个词的发音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佐时”和“阿衡”。以下是具体的发音指南: 佐时(zuǒ shí): “佐”字发音为/zuǒ/,声调为第三声,发音时声音由低到高再降,注意…

    2024年12月22日
    2120
  • 背诗比赛名称有哪些?诗词大会背后的文化传承

    背诗比赛名称有哪些?诗词大会背后的文化传承 一、背诗比赛的常见名称 背诗比赛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其名称设计往往兼具文学性与传播性。以下是几类常见的命名方式及实际案例: 1.…

    2025年4月27日
    880
  • 处士笑而然之的之是什么意思?古文语法中的指代艺术

    处士笑而然之的“之”是什么意思?古文语法中的指代艺术 引言 在古文中,代词的使用是一门精妙的艺术。它们不仅简化了句子结构,还增强了表达的连贯性和生动性。本文将深入探讨古文中的代词“…

    2025年3月16日
    2400
  • 天下归心,上一句是什么?

    天下归心,上一句是什么? 1. “天下归心”这一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为:“天下归心,惟德是依。”这句话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赢得天下人的心。…

    2025年3月3日
    1230
  • “imitate”怎么读?别再读错了!

    “imitate”的发音根据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有所区别,以下是详细的发音指导: 英式英语发音 音标:[ˈɪmɪteɪt] 发音要点: ˈɪmɪ:发音时,“ɪ”是短元音,口型扁平,舌…

    2024年12月14日
    3290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出自哪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出处与文化内涵 一、文献出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早见于《庄子·让王》,原文为:>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通过…

    2025年3月27日
    1.3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