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作品,有何深意?

“博学之”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作品,有何深意?

“博学之”的经典出处与深意解析

一、经典出处考证

“博学之”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第二十章,原文为: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是儒家经典中关于治学修身的核心方法论,与《大学》的”格物致知”形成互补体系。汉代郑玄注《礼记》时特别强调此句体现了”学必渐进“的儒家教育思想。

二、五步修学法解析

1. 博学之(广博学习)

深意:要求突破专业局限,建立跨学科知识体系。明代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记载,其弟子专攻心学却不通经史,被批评”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现代案例: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获取灵感,结合现代药学知识发现青蒿素,正是”博学”的典范。

2. 审问之(深入追问)

深意:强调批判性质疑精神。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要求学者”疑则有进“,清代戴震考据学即以此为本。

3. 慎思之(谨慎思考)

深意:指系统化知识整合。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经过七年思考才确立编年体例。

4. 明辨之(清晰判断)

深意:培养价值判断力。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通过对比秦汉制度,示范如何辨其得失

5. 笃行之(切实实践)

深意:知行合一的终极目标。颜元创办漳南书院时设置”习讲堂“,要求生徒每日习礼、演武、务农。

三、现代教育启示

1. 通识教育必要性: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体系设计即借鉴”博学”理念,要求理工科学生必修人文课程。

2. 研究型学习模式:清华学堂钱学森班采用”博-专-博“培养路径,前两年广泛涉猎各领域基础。

3. 终身学习实践:企业家张謇从状元转型实业家,其日记显示持续践行”五日不读书则俗“的博学准则。

> 当代价值:在知识碎片化时代,”博学之”提醒我们既要建立T型知识结构(广度+深度),又要保持苏格拉底式的追问精神。任正非要求华为高管阅读《中庸》,正是认识到这种古典智慧对现代创新的启示。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 有哪些牧童诗?描绘牧童生活的诗歌?

    牧童诗:田园生活的诗意描绘 一、牧童诗的定义与特点 牧童诗是以牧童形象为核心,描绘乡村放牧生活的诗歌。其特点包括:1. 自然意象:常出现牛、笛、田野、夕阳等元素。2. 童真趣味:表…

    2025年4月5日
    830
  • “itc”怎么读?揭秘这个缩写词的发音!

    “itc”的发音为英[ˌaɪ tiː ˈsiː],美[ˌaɪ tiː ˈsiː]。ITC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上下文和应用领域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I…

    2024年12月17日
    2810
  • “荩箧”怎么读?罕见词汇发音指南!

    “荩箧”的正确读音为jìn qiè。以下是对这个罕见词汇发音的详细指南: 一、发音解析 荩(jìn): 声母为“j”,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声带…

    2024年11月13日
    2720
  • 播放小鸟的诗有哪些?聆听古人笔下的鸟语花香

    播放小鸟的诗有哪些?聆听古人笔下的鸟语花香 一、古典诗歌中的小鸟意象 小鸟在古典诗歌中常象征自由、生机与自然之美,诗人通过鸟鸣传递情感,或寄托隐逸之志,或抒发思乡之情。以下为经典案…

    2025年4月27日
    1210
  • midlife怎么读?轻松掌握这个英文单词!

    “midlife”是一个英文单词,其发音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学习和掌握: 一、发音规则 音节划分: “midlife”可以划分为两个音节:“mid”和“life”。 发音要点: m…

    2024年12月19日
    2740
  • 《河中石兽》这篇文章出自哪部典籍?

    《河中石兽》的典籍出处探究 文章来源 《河中石兽》出自清代文学家纪昀(字晓岚)的文言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该作品是清代最具影响力的志怪小说集之一,与《聊斋志异》并称清代笔记小…

    2025年3月27日
    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