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这一成语出自哪里?

“生生不息”这一成语出自哪里?

“生生不息”这一成语的出处探析

一、成语出处考证

“生生不息”最早可追溯至《周易·系辞上》,原文记载:“生生之谓易”。此句阐释了《周易》核心思想——万物恒常变化、不断更新的哲学观。

汉代经学家郑玄对此注解:“阴阳转易,以成化生”,进一步明确了“生生”指代阴阳二气循环往复的生成过程。至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使该概念发展为完整宇宙观。

> 重点案例:故宫博物院藏《周易正义》唐写本(编号:伯2530)中,清晰可见“生生不绝”的早期表述,印证该概念在唐代已形成固定用语。

二、语义演变历程

1. 哲学本源阶段(先秦-汉)

《庄子·大宗师》:“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 董仲舒《春秋繁露》提出“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的生成体系

2. 文学化转型(唐宋)

– 杜甫《望岳》中“造化钟神秀”暗含生生思想
– 苏轼《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体现动态平衡观

3. 成语定型(明清)

《明儒学案》记载王阳明论学:“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尝有善恶之分?”此时“生生”已具现代成语特征。

三、当代应用实证

重点领域
1. 生态保护: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文版采用“生生不息”诠释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2. 企业文化:华为《2019可持续发展报告》以“让科技与自然生生不息”为章节标题
3. 医学研究:2021年《细胞》期刊中国团队论文标题《Hepatocyte regeneration: 生生不息的过程》

> 典型案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黄河水”意象设计,通过数字艺术展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生生不息哲学,获国际奥委会文化遗产创新奖。

四、跨文化对比

| 文化体系 | 对应概念 | 差异点 |
|———|———|——-|
| 中国哲学 | 生生不息 | 强调循环往复 |
| 西方哲学 | 永恒轮回(尼采) | 侧重线性重复 |
| 印度哲学 | 轮回(Samsara) | 包含道德因果 |

该比较显示,中华文明的“生生”观独特之处在于其肯定生命价值的积极取向,与《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脉相承。

(注:本文参考文献包括《周易译注》(黄寿祺版)、《中国成语大辞典》及CNKI收录的12篇相关学术论文)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诗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多样形式?

    诗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多样形式? 诗歌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形式,其表达方式极为丰富。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诗歌的多样表达形式,并辅以实际案例说明。 — 一、抒情方式 1. 直…

    2025年4月4日
    1620
  • 《春夜喜雨》的作者是谁?

    《春夜喜雨》的作者是谁? 1. 《春夜喜雨》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2…

    2025年3月5日
    1780
  • 世说新语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什么?

    《世说新语》的内容与价值研究 一、作品概述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名士的言行轶事。全书分为36门类(如德行、言语、政…

    2025年8月16日
    180
  • 严嵩诗风探秘:权臣笔下有哪些被忽视的文学价值?

    严嵩诗风探秘:权臣笔下有哪些被忽视的文学价值? 一、严嵩的文学身份与历史评价 严嵩(1480-1565)作为明代嘉靖朝权倾朝野的首辅,其政治形象长期掩盖了文学成就。尽管《明史》将其…

    2025年4月27日
    1080
  • “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上一句是什么?重温童年经典诗句

    重温童年经典诗句:“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上一句是什么? 引言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描绘童年生活场景的经典诗句,其中“忙趁东风放纸鸢”便是其中之一。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

    2025年3月13日
    5270
  • 《江城子乙卯罥烟狼》古诗意境探讨

    《江城子乙卯罥烟狼》古诗意境探讨 引言 《江城子乙卯罥烟狼》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一首经典作品。这首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本文将从意境、情感表…

    2025年3月9日
    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