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这一成语出自哪里?

“生生不息”这一成语出自哪里?

“生生不息”这一成语的出处探析

一、成语出处考证

“生生不息”最早可追溯至《周易·系辞上》,原文记载:“生生之谓易”。此句阐释了《周易》核心思想——万物恒常变化、不断更新的哲学观。

汉代经学家郑玄对此注解:“阴阳转易,以成化生”,进一步明确了“生生”指代阴阳二气循环往复的生成过程。至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使该概念发展为完整宇宙观。

> 重点案例:故宫博物院藏《周易正义》唐写本(编号:伯2530)中,清晰可见“生生不绝”的早期表述,印证该概念在唐代已形成固定用语。

二、语义演变历程

1. 哲学本源阶段(先秦-汉)

《庄子·大宗师》:“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 董仲舒《春秋繁露》提出“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的生成体系

2. 文学化转型(唐宋)

– 杜甫《望岳》中“造化钟神秀”暗含生生思想
– 苏轼《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体现动态平衡观

3. 成语定型(明清)

《明儒学案》记载王阳明论学:“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尝有善恶之分?”此时“生生”已具现代成语特征。

三、当代应用实证

重点领域
1. 生态保护: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文版采用“生生不息”诠释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2. 企业文化:华为《2019可持续发展报告》以“让科技与自然生生不息”为章节标题
3. 医学研究:2021年《细胞》期刊中国团队论文标题《Hepatocyte regeneration: 生生不息的过程》

> 典型案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黄河水”意象设计,通过数字艺术展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生生不息哲学,获国际奥委会文化遗产创新奖。

四、跨文化对比

| 文化体系 | 对应概念 | 差异点 |
|———|———|——-|
| 中国哲学 | 生生不息 | 强调循环往复 |
| 西方哲学 | 永恒轮回(尼采) | 侧重线性重复 |
| 印度哲学 | 轮回(Samsara) | 包含道德因果 |

该比较显示,中华文明的“生生”观独特之处在于其肯定生命价值的积极取向,与《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脉相承。

(注:本文参考文献包括《周易译注》(黄寿祺版)、《中国成语大辞典》及CNKI收录的12篇相关学术论文)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李白写的诗是有哪些诗?在全集里遇见谪仙风采

    李白诗歌全集:在诗海中遇见谪仙风采 一、李白诗歌的总体特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飘逸、想象奇绝著称,融合了道家思想、游侠精…

    2025年4月25日
    350
  • 祭有哪些诗?表达祭祀情感的诗歌?

    中国古代祭祀诗歌研究:情感表达与经典案例 # 一、祭祀诗歌的定义与分类 祭祀诗歌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宗教仪式、祖先崇拜和自然神灵的祭祀活动。这类诗歌按祭祀对象…

    2025年4月5日
    970
  • 朋友间思念的诗句,友情如酒越陈越香!

    朋友间思念的诗句:友情如酒越陈越香 引言 友情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如同美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醇厚。思念是友情的调味剂,让彼此的心更加贴近。本文将探讨朋友间思念的诗句,并…

    2025年3月22日
    940
  • 晓月有何独特之处?解读自然景象中的诗意

    晓月有何独特之处?解读自然景象中的诗意 引言 自然景象自古以来便是诗人墨客灵感的源泉,而晓月作为其中一种独特的自然现象,更是被赋予了丰富的诗意与象征意义。本文将探讨晓月的独特之处,…

    2025年3月13日
    1900
  • “于我如浮云”中的于字作何解释?

    “于我如浮云”中的“于”字作何解释? 引言 “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述而》,原文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表达了孔子…

    2025年3月12日
    2030
  • “防小人不防君子”这句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引言 1. “防小人不防君子”是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语,它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智慧。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既要保持对他人的信任,也要对潜在的恶意行为保持警惕。2.…

    2025年3月4日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