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用法

“萃”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用法

“萃”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用法

一、“萃”字的出处

“萃”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属“艸部”,其释义为:“艸聚貌”,即草木丛生的样子。许慎进一步解释:“从艸,卒声”,说明其为形声字,以“艸”表意,以“卒”表音。

在更早的文献中,“萃”字已出现在《周易》中。例如:
《周易·萃卦》:“萃,聚也。”此卦以“泽上于地”为象,象征万物荟萃。

二、“萃”字在古文中的用法

1. 本义:草木聚集

“萃”最初指草木繁茂丛生,后引申为“聚集”之义。
案例
《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郑玄笺:“棘,也。”此处“萃”即形容荆棘丛生之态。

2. 引申义:人才或事物的汇聚

古文常用“萃”表示人才、精华的集中。
案例
《楚辞·天问》:“苍鸟群飞,孰使萃之?”王逸注:“萃,集也。”此处以“萃”喻指群鸟聚集。
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虽未直接用“萃”,但“会”与“萃”义近,体现人文荟萃之意。

3. 特殊用法:通假与复合词

通“悴”:少数文献中,“萃”通“悴”,表憔悴。如《荀子·富国》:“劳苦顿。”
复合词:如“荟萃”(《晋书·孝友传序》:“士女荟萃”),强调精华聚集。

三、总结

“萃”字从草木丛生的本义,逐步演变为表达“聚集”的核心概念,在古文中的应用既涵盖自然景象,也用于人文领域。其用例广泛,且常与“聚”“集”等字互文,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重点提示:理解“萃”字需结合上下文,注意其本义与引申义的区别,同时关注通假现象。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离骚这首诗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感?

    《离骚》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忧愤与理想追求 一、核心情感:忧愤与孤高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遭谗被疏后的悲愤与坚守高洁的孤傲。– 现实困境的愤懑:诗中“众女…

    2025年8月16日
    280
  • 苏幕遮是什么意思?揭秘这个词牌的由来

    苏幕遮是什么意思?揭秘这个词牌的由来 苏幕遮是中国古代词牌名之一,起源于唐代,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从词牌的由来、历史演变以及实际案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苏幕遮…

    2025年3月10日
    5600
  • 《短歌行》诗体考辨:四言古体诗中的帝王求贤心声

    《短歌行》诗体考辨:四言古体诗中的帝王求贤心声 一、《短歌行》的诗体归属争议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其诗体归属历来存在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它属于四言古体诗,但亦有学者提出其受…

    2025年8月14日
    270
  • 四年级的诗有哪些描绘童真童趣?

    四年级的诗有哪些描绘童真童趣? 一、童真童趣在诗歌中的表现 童真童趣是儿童诗歌的核心主题之一,四年级的诗歌常通过天真烂漫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充满想象力的场景来展现儿童的纯真世界。这…

    2025年4月4日
    1160
  • 王安石思念家乡的诗句,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王安石思念家乡的诗句: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引言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也深刻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本文将探讨王安石如何通过诗句表…

    2025年3月13日
    2590
  • 柬埔寨怎么读?国家名称发音指南!

    “柬埔寨”的正确发音为:[jiǎn pǔ zhài]。以下是关于“柬埔寨”发音的详细指南: 一、发音分解 柬(jiǎn): 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 使气流从…

    2024年12月11日
    1.5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