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揪”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揪”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一、“揪”字的出处

“揪”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属“手部”,其本义为“用手抓住或拉扯”。从字形上看,“揪”由“扌”(手)和“秋”组成,后者既表音,也可能隐含“收获时用力拉扯”的动作意象。

在早期文献中,“揪”多用于描述具体的物理动作,如抓取、拖拽等。例如: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住西门庆的头发,直拖到当街。”
此处“揪”生动体现了武松对西门庆的强力控制。

二、“揪”在古文中的应用

1. 动作描写

“揪”常出现在叙事性文本中,强调突然或激烈的肢体动作。例如: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凤姐听了,着平儿的脸骂道:‘小蹄子,你也和我使起性子来了!’”
此处通过“揪”字凸显王熙凤的愤怒与强势。

2. 比喻性用法

少数情况下,“揪”被引申为抽象意义上的“抓住”或“深究”。例如:
–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官府住根由,细细推勘。”
此处“揪”指对事件根源的严密追查。

三、重点案例分析

《金瓶梅》中的“揪”

– 例句:“那妇人住郓哥的衣领,骂道:‘你这小猢狲,敢来老娘这里撒野!’”
分析:此处的“揪”不仅表现动作的粗暴,还暗含人物关系的紧张,是市井语言生动化的典型

四、总结

“揪”字从古至今核心意义稳定,多用于具象动作描写,偶有抽象引申。其在白话小说中的高频出现,反映了古代口语对书面语的渗透,也为研究汉语动词演变提供了重要素材。

重点结论
– “揪”的本义与字形高度关联,强调手的抓取动作
– 古文中的“揪”多带暴力或冲突色彩,常见于市井文学。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齐安郡后池有哪些美景被诗人描绘?

    齐安郡后池的自然风光 1. 齐安郡后池位于中国湖北省黄冈市,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一处著名景点。杜牧在《齐安郡后池绝句》中描绘了这里的自然美景,尤其是水景与植物的和谐共生。2. 诗中…

    2025年3月5日
    1210
  • “五行八字”怎么读?命理学术语发音教学!

    “五行八字”是命理学中的术语,其发音如下: “五行”的发音 拼音:wǔ xíng 发音要点: “五”字发上声,音调由低升高,读作wǔ。 “行”字在这里读阳平声,音调平稳,读作xín…

    2024年12月26日
    3840
  • 雀姓怎么读?揭秘这个罕见姓氏发音!

    雀姓读作què。雀姓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姓氏,汉族和傈僳族中均有此姓。在发音时,要注意“雀”字在这里读作què,而不是它在其他词汇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读音(如qiǎo或qiāo)。 关于雀…

    2024年12月15日
    2360
  • 小学咏物诗教材解读:哪些自然万物被赋予诗意灵魂?

    小学咏物诗教材解读:哪些自然万物被赋予诗意灵魂? 一、咏物诗的定义与教育价值 咏物诗是以自然万物为描写对象,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赋予其人文情感的诗歌体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咏物诗能…

    2025年4月27日
    520
  • 汉朝对匈奴的政策是怎样的?

    汉朝对匈奴的政策经历了多次演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西汉初期:和亲政策 背景:西汉初期,由于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争导致国力弱小,而匈奴势力强大,经常侵扰汉朝边境。 政策内…

    2024年12月4日
    6630
  • 唐寅怎么读?唐寅名字发音指南

    唐寅的正确读音为táng yín。以下是对唐寅名字发音的详细指南: 一、发音技巧 唐: 声母为“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突然放开,使气流冲出口腔。 韵母为“áng”,发音时…

    2024年10月4日
    2.4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