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揪”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揪”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一、“揪”字的出处

“揪”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属“手部”,其本义为“用手抓住或拉扯”。从字形上看,“揪”由“扌”(手)和“秋”组成,后者既表音,也可能隐含“收获时用力拉扯”的动作意象。

在早期文献中,“揪”多用于描述具体的物理动作,如抓取、拖拽等。例如: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住西门庆的头发,直拖到当街。”
此处“揪”生动体现了武松对西门庆的强力控制。

二、“揪”在古文中的应用

1. 动作描写

“揪”常出现在叙事性文本中,强调突然或激烈的肢体动作。例如: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凤姐听了,着平儿的脸骂道:‘小蹄子,你也和我使起性子来了!’”
此处通过“揪”字凸显王熙凤的愤怒与强势。

2. 比喻性用法

少数情况下,“揪”被引申为抽象意义上的“抓住”或“深究”。例如:
–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官府住根由,细细推勘。”
此处“揪”指对事件根源的严密追查。

三、重点案例分析

《金瓶梅》中的“揪”

– 例句:“那妇人住郓哥的衣领,骂道:‘你这小猢狲,敢来老娘这里撒野!’”
分析:此处的“揪”不仅表现动作的粗暴,还暗含人物关系的紧张,是市井语言生动化的典型

四、总结

“揪”字从古至今核心意义稳定,多用于具象动作描写,偶有抽象引申。其在白话小说中的高频出现,反映了古代口语对书面语的渗透,也为研究汉语动词演变提供了重要素材。

重点结论
– “揪”的本义与字形高度关联,强调手的抓取动作
– 古文中的“揪”多带暴力或冲突色彩,常见于市井文学。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申胥谏许越成的历史故事

    申胥谏许越成的历史故事 背景介绍 申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著名谋士,以其智慧和忠诚著称。许越成则是吴王夫差的一位重要将领。在吴越争霸的历史背景下,申胥的谏言对吴国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

    2025年3月9日
    380
  • “可怜九月初三夜”下一句是什么?

    可怜九月初三夜 下一句是什么? “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下一句是:“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句诗描绘了九月初三夜晚的美丽景色,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月亮像…

    2025年3月10日
    560
  • 《赠从弟其二》的译文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的译文及赏析 一、原文 《赠从弟其二》作者: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译文 高耸的山上…

    2025年3月9日
    550
  • 豵字怎么读?发音一次过

    “豵”字的正确读音是zōng。 发音要点 声母:“豵”字的声母是“z”,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声带振动。 韵母:“豵”字的韵母是…

    2024年11月20日
    2400
  • 剑气纵横,江际赠念法华经僧有何深意?

    在探讨“剑气纵横”与《江际赠念法华经僧》的深意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这两部分并非直接出自同一篇古文或同一语境。“剑气纵横”通常用来形容一种豪迈、奔放的气势,而《江际赠念法华经僧》则是…

    2025年2月8日
    790
  • 女几怎么读?古代地名发音教学!

    “女几”的发音,根据古代地名的读法,通常读作nǚ jǐ。以下是对“女几”发音的详细教学,以及一些相关信息的补充: “女几”发音解析 女:在这里读作nǚ,第三声。发音时,嘴唇自然闭合…

    2024年12月24日
    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