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揪”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揪”字的出处及在古文中的应用

一、“揪”字的出处

“揪”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属“手部”,其本义为“用手抓住或拉扯”。从字形上看,“揪”由“扌”(手)和“秋”组成,后者既表音,也可能隐含“收获时用力拉扯”的动作意象。

在早期文献中,“揪”多用于描述具体的物理动作,如抓取、拖拽等。例如: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住西门庆的头发,直拖到当街。”
此处“揪”生动体现了武松对西门庆的强力控制。

二、“揪”在古文中的应用

1. 动作描写

“揪”常出现在叙事性文本中,强调突然或激烈的肢体动作。例如: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凤姐听了,着平儿的脸骂道:‘小蹄子,你也和我使起性子来了!’”
此处通过“揪”字凸显王熙凤的愤怒与强势。

2. 比喻性用法

少数情况下,“揪”被引申为抽象意义上的“抓住”或“深究”。例如:
–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官府住根由,细细推勘。”
此处“揪”指对事件根源的严密追查。

三、重点案例分析

《金瓶梅》中的“揪”

– 例句:“那妇人住郓哥的衣领,骂道:‘你这小猢狲,敢来老娘这里撒野!’”
分析:此处的“揪”不仅表现动作的粗暴,还暗含人物关系的紧张,是市井语言生动化的典型

四、总结

“揪”字从古至今核心意义稳定,多用于具象动作描写,偶有抽象引申。其在白话小说中的高频出现,反映了古代口语对书面语的渗透,也为研究汉语动词演变提供了重要素材。

重点结论
– “揪”的本义与字形高度关联,强调手的抓取动作
– 古文中的“揪”多带暴力或冲突色彩,常见于市井文学。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缇”这个字有什么特别之处,出自哪里?

    “缇”字的特别之处及其渊源探究 # 一、“缇”字的基本信息 “缇”(拼音:tí)是一个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的汉字,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 1. 字形结构 &#82…

    2025年3月29日
    1210
  • “萦”字的出处及在名字中的寓意

    “萦”字的出处及在名字中的寓意 一、“萦”字的出处与演变 1. 字形溯源 “萦”为形声字,篆文写作“縈”,从糸(mì),熒省声。“糸”与丝线相关,本义指缠绕、回旋。– …

    2025年3月30日
    1280
  • 令香是什么意思?古代香文化中的特殊用香方式

    令香是什么意思?古代香文化中的特殊用香方式 引言 在古代中国,香文化不仅是一种生活艺术,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令香作为古代香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用香方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仪式感…

    2025年3月19日
    7530
  • “翟璜”怎么读?人名发音指南!

    “翟璜”的正确读音是zhái huáng。 读音详解 翟:在作为姓氏时,通常读作“zhái”。这个字在汉字中属于较为生僻的一类,但在古代和现代都有不少以此为姓的名人。 璜:读作“h…

    2024年12月14日
    9470
  • 现代诗中的边塞情怀:哪些作品重塑了金戈铁马的诗意?

    现代诗中的边塞情怀:哪些作品重塑了金戈铁马的诗意? 一、边塞诗的传统与现代转型 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流派,以金戈铁马、戍边卫国为核心意象,代表诗人如岑参、高适等。进入现代,边…

    2025年4月27日
    1320
  • 王之涣〈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诗解析

    王之涣〈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诗解析 一、诗歌文本与背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五言绝句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以鹳雀楼(今山西永济)为观景台…

    2025年8月14日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