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作者及内容概述
一、作者介绍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年-1052年)。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重点内容:
– 范仲淹出身贫寒,通过科举入仕,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 他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 与欧阳修等人共同推动”庆历新政”改革
实际案例:
范仲淹在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期间,采取”屯田久守”策略成功抵御西夏入侵,展现了其军事才能,这段经历也影响了他后来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忧国忧民思想。
二、创作背景
1. 时间:庆历六年(1046年)
2. 地点:邓州(今河南邓州)
3. 缘由: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作记
重点内容:
– 当时范仲淹因新政失败被贬邓州
– 滕子京也因被诬告贬官岳州
– 文章实为”借楼写志“的政治宣言
三、内容概述
(一)文章结构
| 段落 | 主要内容 |
|——|———-|
| 第一段 | 写作缘由:记述重修岳阳楼之事 |
| 第二段 | 总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的壮观景象 |
| 第三段 | 描写”淫雨霏霏”下的悲凉之景 |
| 第四段 | 描绘”春和景明”时的喜悦之景 |
| 第五段 | 阐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境界 |
(二)核心思想
重点内容:
1. 提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士大夫精神
2. 升华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3. 确立了儒家知识分子的道德标杆
实际案例:
明代东林书院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正是对这种精神的继承发展。
四、文学价值
1. 骈散结合的典范之作
2. 开创了”楼记“题材的新境界
3. 语言对仗工整而意境深远
重点内容:
– 与王勃《滕王阁序》并称”千古楼记双璧”
– 文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句成为描写水景的经典
该文不仅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至今仍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