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故事出自哪部典籍?

自相矛盾的故事出自哪部典籍?

自相矛盾的故事出自哪部典籍?

一、典籍来源

自相矛盾的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这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所著的经典著作。该故事是韩非用来阐述法家思想的一个典型寓言。

二、故事内容

故事讲述了一个楚国商人同时售卖的荒诞行为:
1. 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我的盾坚固到没有任何东西能刺穿。)
2. 接着又夸耀自己的矛:“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我的矛锋利到能刺穿任何东西。)
3. 旁人反问:“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样?)商人顿时哑口无言。

重点内容:这一故事揭示了逻辑上的矛盾,即“不可同世而立”(两种极端对立的说法无法同时成立),成为后世“自相矛盾”成语的由来。

三、实际案例

案例1:现代广告中的矛盾宣传

某保健品广告宣称:
“100%天然成分,无任何添加剂”,但配料表中却显示含有人工防腐剂。
这种宣传与事实不符,属于典型的“自相矛盾”,容易引发消费者投诉。

案例2:政策执行中的矛盾

某地政府一方面“严禁焚烧秸秆”,另一方面又未提供替代处理方案,导致农民被迫违规。这种政策与现实的脱节,本质上也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管理问题。

四、韩非子的思想关联

韩非通过此故事批判了儒家“贤能治国”的理想化主张,指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强调治国需依靠客观法律而非主观道德。

五、延伸影响

该故事被收录于中小学语文教材,成为逻辑思维训练的经典案例,并衍生出以下应用:
商业领域:避免产品宣传的自我否定。
学术研究:确保理论体系的内在一致性。

重点内容:至今,“自相矛盾”仍是批判逻辑漏洞的核心术语。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王勃写的诗有哪些豪情壮志?

    王勃诗歌中的豪情壮志 王勃及其诗歌风格概述 王勃(650—676年),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作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著称,充分展现了初唐…

    2025年4月4日
    1050
  • 高山云海的诗句,有哪些能展现山海的壮阔?

    高山云海的诗句:展现山海的壮阔 高山与云海,自古以来便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意象。它们不仅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神秘,更承载着诗人对天地、人生的深刻感悟。以下是一些展现山海壮阔的经典诗句,通…

    2025年3月22日
    2030
  • 郜作为姓怎么读?姓氏发音轻松学!

    郜作为姓氏时,正确读音是gào,这是一个单音节字,声调为第四声。发音时,声音从高到低,声调平稳下降,给人一种稳重、庄重的感觉。在普通话中,“郜”字虽不常用,但在某些地区或特定场合,…

    2024年12月21日
    1.9K0
  • 李贺鬼才诗选:〈雁门太守行〉等三首代表作赏析

    李贺鬼才诗选:〈雁门太守行〉等三首代表作赏析 一、李贺诗歌的”鬼才”特质 李贺(790-816),中唐诗人,因其诗风奇崛冷艳、想象诡谲超凡,被后世称为&#8…

    2025年8月14日
    230
  • 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情感寄托 #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开元盛世贤相之一。其诗风“清澹”,开盛唐山水田…

    2025年4月2日
    960
  • 公道在人心,如何体现这一理念?

    公道在人心,如何体现这一理念? 1. 公道在人心,这一理念自古以来便是社会和谐与正义的基石。它强调的是一种普遍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认同,即人们心中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认可。在现代社会,…

    2025年3月3日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