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邈”这个字在古文中常用来形容什么?

“邈”这个字在古文中常用来形容什么?

“邈”字在古文的用法考析

# 一、“邈”字的基本释义

“邈”(miǎo)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远也”,本义指空间或时间上的遥远。其字形从“辵”(辶)部,暗示与行走、距离相关的含义。

重点内容:该字在古汉语中具有双重属性——既可表空间距离的辽远,又能喻指时间跨度的久长

# 二、核心用法分类

# 1. 空间距离的描写

重点内容:常见于山水游记、边塞诗中,通过“邈”构建苍茫寥廓的意境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南山之逸气,临清流而赋诗”
– 李白《古风》:“然不可攀,谁测天地心”

# 2. 时间维度的表达

多用于历史追溯或人生感慨,强化时间纵深

– 陆机《叹逝赋》:“矣终古,遐哉逸光”
– 《晋书·王羲之传》:“若山河”(形容逝者如山河般永隔)

# 3. 抽象概念的延伸

重点内容:衍生出“超脱世俗”“难以企及”的哲学意味。

– 嵇康《琴赋》:“隆崇以极壮”(形容琴音超越凡响)
– 苏轼《赤壁赋》:“沧海之一粟”(异体字用法)

# 三、典型语境分析

# 案例1:空间描写范式

《楚辞·九章·悲回风》:“蔓蔓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标红解析:通过“邈”与“蔓蔓”叠加,强化了山川连绵无尽的视觉张力,王逸注曰“远貌”。

# 案例2:时间隐喻范例

江淹《别赋》:“然天末,暂游万里”
标红解析:将离别的时间感转化为空间化的永恒意象,钱钟书《管锥编》指出此为“时空互化”修辞。

# 四、语义演变轨迹

| 时期 | 主要用法 | 典型文献 |
|——|———-|———-|
| 先秦 | 纯空间距离 | 《诗经》《楚辞》 |
| 汉魏 | 时间隐喻增强 | 《汉书》《古诗十九首》 |
| 六朝 | 抽象哲理化 | 《世说新语》《文心雕龙》 |

重点内容:至唐代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语义升华,杜甫“与圣贤期”已具精神追求内涵。

# 五、特殊修辞现象

存在“邈邈”“渺邈”等叠用形式,如:
– 《诗经·鲁颂》:“邈邈昊天”
–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渺邈遗世”

标红提示:这类复沓结构往往产生韵律强化情感递进的双重效果。

# 结语

“邈”字的语义网络呈现由实向虚的认知迁移,从最初的地理空间指涉,逐步发展为承载中国人时空观、宇宙观的重要语符。其在骈文中的对仗运用(如“远”对“幽深”),更体现了汉语以单字构境的美学传统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季札挂剑,如何体现他的诚信?

    季札挂剑:中国古代诚信精神的典范 一、季札挂剑的故事背景 季札,春秋时期吴国公子,以贤德著称。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季札出使中原各国时途经徐国,徐君对其佩剑十分喜爱但未明言。…

    2025年4月2日
    330
  • 蝶恋花这个词牌名有何寓意?

    蝶恋花词牌名的寓意探析 引言 蝶恋花是中国古典词牌名之一,其名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境。本文将从词牌名的来源、寓意分析以及实际案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蝶恋花这一词牌名的寓意。…

    2025年3月12日
    270
  • 一首诗有哪些连,你注意到了吗?

    诗歌中的“连”:形式与意义的交织 一、什么是诗歌中的“连”? “连”在诗歌中指诗句之间通过音韵、意象、语法或逻辑形成的连贯性。这种连贯性既体现为外在形式(如押韵、对仗),也体现为内…

    2025年4月5日
    150
  • 唢呐这种乐器出自哪里?

    唢呐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 唢呐的起源地 唢呐是一种双簧木管乐器,其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它并非中国本土乐器,而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外来乐器。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唢呐…

    2025年3月29日
    210
  • 太白峰沧海巫山,鬼夜哭暮雨洒江天何景?

    太白峰沧海巫山,鬼夜哭暮雨洒江天何景? 引言 太白峰、沧海、巫山,这些自然景观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被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而“鬼夜哭暮雨洒江天”则是一种极具诗意的表达,描绘了自然与超自然…

    2025年3月9日
    380
  • 刓怎么读?发音教程详解

    “刓”的读音为wán,是一个形声字,从刀,元声。以下是关于“刓”的发音教程详解: 发音要点 声母:“w”的发音要轻而短,双唇拢圆,留出一个小孔,舌头向后缩,声带振动。 韵母:“án…

    2024年10月13日
    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