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邈”这个字在古文中常用来形容什么?

“邈”这个字在古文中常用来形容什么?

“邈”字在古文的用法考析

# 一、“邈”字的基本释义

“邈”(miǎo)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远也”,本义指空间或时间上的遥远。其字形从“辵”(辶)部,暗示与行走、距离相关的含义。

重点内容:该字在古汉语中具有双重属性——既可表空间距离的辽远,又能喻指时间跨度的久长

# 二、核心用法分类

# 1. 空间距离的描写

重点内容:常见于山水游记、边塞诗中,通过“邈”构建苍茫寥廓的意境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南山之逸气,临清流而赋诗”
– 李白《古风》:“然不可攀,谁测天地心”

# 2. 时间维度的表达

多用于历史追溯或人生感慨,强化时间纵深

– 陆机《叹逝赋》:“矣终古,遐哉逸光”
– 《晋书·王羲之传》:“若山河”(形容逝者如山河般永隔)

# 3. 抽象概念的延伸

重点内容:衍生出“超脱世俗”“难以企及”的哲学意味。

– 嵇康《琴赋》:“隆崇以极壮”(形容琴音超越凡响)
– 苏轼《赤壁赋》:“沧海之一粟”(异体字用法)

# 三、典型语境分析

# 案例1:空间描写范式

《楚辞·九章·悲回风》:“蔓蔓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标红解析:通过“邈”与“蔓蔓”叠加,强化了山川连绵无尽的视觉张力,王逸注曰“远貌”。

# 案例2:时间隐喻范例

江淹《别赋》:“然天末,暂游万里”
标红解析:将离别的时间感转化为空间化的永恒意象,钱钟书《管锥编》指出此为“时空互化”修辞。

# 四、语义演变轨迹

| 时期 | 主要用法 | 典型文献 |
|——|———-|———-|
| 先秦 | 纯空间距离 | 《诗经》《楚辞》 |
| 汉魏 | 时间隐喻增强 | 《汉书》《古诗十九首》 |
| 六朝 | 抽象哲理化 | 《世说新语》《文心雕龙》 |

重点内容:至唐代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语义升华,杜甫“与圣贤期”已具精神追求内涵。

# 五、特殊修辞现象

存在“邈邈”“渺邈”等叠用形式,如:
– 《诗经·鲁颂》:“邈邈昊天”
–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渺邈遗世”

标红提示:这类复沓结构往往产生韵律强化情感递进的双重效果。

# 结语

“邈”字的语义网络呈现由实向虚的认知迁移,从最初的地理空间指涉,逐步发展为承载中国人时空观、宇宙观的重要语符。其在骈文中的对仗运用(如“远”对“幽深”),更体现了汉语以单字构境的美学传统

(0)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 有哪些诗派代表了不同的诗歌风格?

    代表不同诗歌风格的主要诗派 # 1. 浪漫主义诗派 核心特征:强调情感表达、个人主义、自然崇拜与超验想象代表诗人:– 威廉·华兹华斯(英国):《水仙》以自然意象抒发心灵…

    2025年4月10日
    1340
  • 侪字发音是什么?轻松学会

    “侪”字的发音是chái,与普通话中的“柴”同音。以下是一些学习发音的建议,帮助您轻松掌握: 发音技巧 声母:“侪”字的声母是“ch”,发音时,舌尖应轻轻抵住上齿龈后部,然后迅速离…

    2024年11月20日
    2060
  • 《赤壁赋》翻译及艺术特色分析

    《赤壁赋》翻译及艺术特色分析 1.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这篇赋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历史和宇…

    2025年3月8日
    3490
  • 什么的诗子规?解读杜鹃鸟在文学中的象征

    什么的诗子规?解读杜鹃鸟在文学中的象征 引言 杜鹃鸟,又称子规,是中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从古至今,诗人们常常借助杜鹃鸟的形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深入…

    2025年3月16日
    2390
  • 抚仙湖诗词五首推荐:高原明珠的文化诗意表达

    抚仙湖诗词五首推荐:高原明珠的文化诗意表达 一、抚仙湖的文化与诗意价值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其清澈的湖水、连绵的山峦与独特的民…

    2025年8月14日
    150
  • “舍本逐末”这个成语源自何处?

    舍本逐末:成语溯源与内涵解析 一、成语出处 “舍本逐末”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上农》,原文为:“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此处“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强调…

    2025年3月29日
    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