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指的是哪五种幸福?出自哪里?
一、五福的起源与定义
“五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幸福观的经典概念,最早出自《尚书·洪范》。据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向商朝遗臣箕子请教治国之道,箕子提出了“洪范九畴”,其中第九畴“五福”详细阐述了五种幸福的内涵。
重点内容:
《尚书·洪范》原文记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二、五福的具体含义
1. 寿(长寿)
指健康长寿,是五福之首。古人认为长寿是福气的基础,如《诗经》中“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即是对长寿的赞美。
实际案例:清代乾隆皇帝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体现了“寿”与“福”的关联。
2. 富(富贵)
指物质丰足,包括财富、地位等。古人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富足是幸福的重要保障。
实际案例:明代商人沈万三因经商致富,其家族富甲一方,虽最终因政治原因衰落,但“沈万三”至今仍是民间财富的象征。
3. 康宁(健康安宁)
指身体健康、心灵安宁,无病无灾。如《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实际案例: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修禅养性,其诗作《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即体现了康宁之福。
4. 攸好德(崇尚美德)
指品德高尚,乐于行善。古人认为“德者,得也”,有德之人自然能获得幸福。
实际案例:北宋名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家族因积德行善而绵延兴盛,成为后世楷模。
5. 考终命(善终)
指自然老死,得享天年,而非横祸或病痛折磨。如《论语》中“老者安之”即是对善终的追求。
实际案例:东汉名士严子陵隐居富春江,终身不仕,最终无疾而终,被后人视为“考终命”的典范。
三、五福的现代意义
五福观念至今仍深刻影响中国人的幸福观。例如:
– 长寿:现代医疗进步使人均寿命显著提高,百岁老人增多。
– 富贵:经济发展让更多人实现物质富足,但同时也强调“知足常乐”。
– 康宁:心理健康日益受重视,瑜伽、冥想等成为现代人追求安宁的方式。
– 好德: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如马云投身教育公益,体现“德福一致”。
– 善终:临终关怀服务的推广,帮助人们实现“有尊严的离世”。
重点内容:
五福不仅是古人的理想,也是现代人追求全面幸福的指南,强调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四、结语
“五福”源于《尚书·洪范》,历经千年仍焕发活力。其核心在于平衡与圆满,提醒人们在追求幸福时,需兼顾健康、财富、品德与生命质量。这一智慧,值得当代人深思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