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虽非投笔吏,下一句是什么?

少小虽非投笔吏,下一句是什么?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唐代边塞诗中的功名意识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少小虽非投笔吏”出自唐代诗人祖咏的《望蓟门》,下一句为“论功还欲请长缨”。这两句诗化用汉代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非自幼习武,却渴望建功边疆的壮志。

重点内容
– 班超典故:东汉班超曾弃文从武,出使西域,留下“投笔从戎”的佳话。
– 终军典故:西汉终军主动请缨,以长缨缚南越王归汉,展现少年报国之志。

二、诗句的文学价值

祖咏通过对比“非投笔吏”与“请长缨”,凸显了唐代文人功名意识的转变。初盛唐时期,边塞诗常体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的价值观,反映了当时尚武的社会风气。

案例
– 高适《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三、历史与现实意义

唐代边塞诗中的功名意识对后世影响深远。例如:
1. 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延续了这种紧迫的报国情怀。
2. 现代教育:许多高校将“请长缨”精神融入国防教育,鼓励青年参军或支援边疆。

重点内容
– 祖咏的诗句不仅是个人抒怀,更是盛唐精神的缩影。
– 当代青年在职业选择中,仍可借鉴这种“主动担当”的价值取向。

四、结语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唐代文人超越身份局限、追求家国理想的胸襟。这种精神至今仍能激励人们在各自领域中“请缨争先”。

(0)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 “狼来了”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哪里?

    “狼来了”寓言故事的起源与影响 一、故事来源考证 “狼来了”这个经典寓言故事最早可追溯到《伊索寓言》,这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一部寓言集。根据学术界考证,该故事编号为《伊索寓言》第21…

    2025年3月29日
    930
  • 和热爱有关的诗句,如何体现对生活的热爱?

    和热爱有关的诗句,如何体现对生活的热爱? 热爱是人类情感中最为纯粹和强烈的一种,它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还能赋予生活以意义。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诗歌中,热爱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生活…

    2025年3月22日
    320
  • 三个上声怎么读?拼音规则发音指南!

    三个上声(即普通话声调的第三声)的读法涉及变调规律,这是汉语语音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下是对三个上声相连时读法的详细解释: 一、变调规律 当三个上声相连时,它们的读法会根据词语的内部…

    2024年12月26日
    2260
  • 李白写的送别诗有哪些感人至深?

    李白送别诗中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一、李白送别诗的情感内核 李白的送别诗之所以感人至深,在于其真挚情感的流露和独特艺术表现手法的完美结合。作为盛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李白在送别题材中…

    2025年4月4日
    210
  • 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通俗易懂的经典?

    白居易诗歌中通俗易懂的经典作品分析 白居易诗歌的通俗性特点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2025年4月4日
    520
  • 宋代的诗有哪些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骨?

    宋代诗歌中的文人风骨体现 宋代是中国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文人风骨在这一时期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风骨不仅指文人的品格气节,还包括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个人理想的坚守以及对艺术境界…

    2025年4月10日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