昃时是什么意思?在古诗中如何运用?

昃时是什么意思?在古诗中如何运用?

昃时的含义及其在古诗中的运用

# 什么是昃时?

昃时是中国古代计时术语,指太阳偏西的时段,具体对应现代时间的午后1至3点(即未时)。该词源自《易经·丰卦》”日中则昃”的记载,形象描绘了太阳过中天后向西倾斜的自然现象。

重点内容:昃时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承载着古人”天人相应”的哲学观,常被用作生命盛衰、世事变迁的隐喻符号。

# 古诗中的昃时意象运用

# 1. 光阴流逝的象征

王维《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通过昃时景象(斜阳)与归家意象的叠加,构建出时光流动的视觉画面。

重点内容:诗人常用昃时斜阳的物理特性,具象化表现不可逆的时间维度。

# 2. 人生暮年的隐喻

李商隐《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昃时成为生命晚期的经典喻体,灿烂与短暂并存的矛盾特质,精准对应人生暮年的复杂心境。

# 3. 政治衰微的暗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七: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以昃时后渐暗的天象,隐射唐王朝的国运衰退,体现”诗史”的微言大义。

# 跨时代创作手法对比

| 时期 | 代表诗人 | 昃时运用特点 | 典型案例 |
|——–|———-|—————————-|——————————|
| 盛唐 | 王维 | 田园牧歌式的恬淡 |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 中晚唐 | 李商隐 | 个人化情感投射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 宋代 | 陆游 | 哲理化时间思考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重点内容:宋代诗人突破单纯的情景描写,将昃时意象提升至宇宙观层面,如杨万里”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哲学思辨。

# 现代创作启示

1. 时空压缩技巧:借鉴李清照《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通过昃时到黄昏的时间聚焦强化情感张力
2. 通感修辞:如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将视觉的昃时景象转化为听觉体验
3. 意象并置:参照马致远《天净沙》”夕阳西下”与”断肠人”的意象碰撞

掌握昃时意象的运用规律,可为当代诗词创作提供传统美学密码的激活路径。建议创作者实地观察午后三时的光影变化,结合”昃”字本身的倾斜字义,开发新的艺术表现可能。

(0)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 杜甫名字拼音怎么拼?发音示范

    杜甫名字的拼音是dù fǔ。 发音示范 dù: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舌面下降,气流从舌面与硬腭之间摩擦而出,声带振动。这个音在普通话中类似于英文单词“do”或“due”中的“du…

    2024年11月20日
    6090
  • 夏天阴雨天的诗句,如何描绘那雨景?

    夏天阴雨天的诗句:如何描绘那雨景? 引言 夏天阴雨天,总是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的湿润气息,以及天空中的灰蒙蒙,都让人不禁想要用诗句来描绘这独特的景象。…

    2025年3月22日
    500
  • 风水学说出自哪个文化?

    风水学说的文化起源与发展 # 风水学说的文化根源 风水学说(Feng Shui)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时期,并在汉代至唐宋时期逐渐完善。…

    2025年3月29日
    600
  • 红藕香残玉簟秋怎么读?古诗发音教程

    “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正确读音为:hóng ǒu xiāng cán yù diàn qiū。以下是对这句古诗发音的详细教程: 发音指南 红(hóng): 发音时,舌根抬起,软腭下降…

    2024年11月25日
    3730
  • 曹操最著名的诗句是什么,你能背出来吗?

    曹操最著名的诗句是什么,你能背出来吗? 引言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文学上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

    2025年3月9日
    820
  • 哪些诗有谐音让人会心一笑?

    谐音诗的幽默艺术:哪些诗让人会心一笑? 什么是谐音诗? 谐音诗是指通过词语发音相同或相近的特点,制造双关或幽默效果的诗歌形式。这种创作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中都有精彩呈现,既…

    2025年4月4日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