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杜甫,这首诗中有何忧国忧民之情?

登楼杜甫,这首诗中有何忧国忧民之情?

杜甫《登楼》中的忧国忧民之情分析

一、诗歌背景与主旨

杜甫的《登楼》创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时值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微藩镇割据外族入侵,社会动荡不安。诗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将个人漂泊之悲与家国兴亡之痛融为一体,展现了深刻的忧国忧民情怀。

重点内容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开篇即点明“万方多难”的时代背景,诗人因国家动荡而“伤客心”,凸显其忧国之情。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以壮丽景色反衬世事无常,暗喻政权更迭战乱频仍

二、忧国忧民的具体表现

1. 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杜甫在诗中借古讽今,如“北极朝廷终不改”一句,表面歌颂唐王朝的稳固,实则暗含对朝廷腐败无能的批判。安史之乱后,吐蕃入侵长安,代宗出逃,诗人以“西山寇盗莫相侵”表达对外患的愤慨。

实际案例
–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攻陷长安,代宗仓皇东逃,杜甫在《春望》中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与此诗情感一脉相承。

2. 对民生疾苦的悲悯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两句,借蜀汉后主刘禅暗讽当朝统治者昏庸,而百姓却仍为其立庙祭祀,体现诗人对民众愚忠的痛心与对现实政治的失望。

重点内容
–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目睹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亦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与《登楼》的忧民之情呼应。

三、艺术手法与情感升华

杜甫以宏大景象深沉历史感结合,如“玉垒浮云变古今”,将自然变迁与朝代兴衰类比,强化了忧国之情的厚重感。

实际案例
– 同时期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的狂喜,反衬《登楼》中“万方多难”的沉痛,体现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四、总结

《登楼》通过情景交融借古喻今,深刻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分裂民生凋敝的忧愤。其情感不仅是个人的感伤,更是士大夫责任意识的体现,成为唐代爱国主义诗歌的典范。

重点内容
– 杜甫的忧国忧民并非空泛口号,而是基于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如《三吏》《三别》直录民间苦难,与《登楼》的象征手法互补,共同构成其“诗史”特质。

(0)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 “涍”这个字怎么读?有什么意思?

    “涍”字的读音与基本解释 1. “涍”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字,其拼音为xiào,声调为第四声。在现代汉语中,这个字的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很多人对其读音和意义并不熟悉。2. 根据《康熙字…

    2025年3月5日
    1250
  • 佐佐木希怎么读?日本名人名字发音教学!

    佐佐木希的日语发音为SaSaKi NoZoMi,中文拼音为zuǒ zuǒ mù xī。以下是对这个名字发音的详细解析,以及日本名人名字发音的一些通用教学建议: 佐佐木希发音解析 佐…

    2024年12月20日
    2540
  • 飞花令中苏轼的孤傲诗句,你能吟出几句?

    飞花令中苏轼的孤傲诗句,你能吟出几句? 苏轼的孤傲与诗词 苏轼,北宋文坛巨匠,其诗词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在飞花令这一传统诗词游戏中,苏轼的诗句常常成为焦点,尤其是那些充满孤傲…

    2025年3月22日
    1170
  • 青海诗庙有哪些?高原之上的诗意栖居

    青海诗庙有哪些?高原之上的诗意栖居 一、青海诗庙的文化背景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多元文化交融,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与道教在此共生。诗庙作为宗教与文学艺术的结合体,既是信仰场所,也…

    2025年4月24日
    480
  • “人而不仁,如乐何”这句话的深意是什么?

    引言 1. “人而不仁,如乐何”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对仁与礼乐关系的深刻阐述。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即使有礼乐又有什么用呢?它揭示了仁德在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地…

    2025年3月8日
    1020
  • “日日行”的下一句是什么?有何寓意?

    “日日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1. “日日行”的下一句是“不怕千万里”。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经典《荀子·劝学》,原文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2025年3月8日
    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