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张九龄,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思乡之情?

望月怀远张九龄,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思乡之情?

望月怀远张九龄: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思乡之情?

#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他的诗风清雅含蓄,尤以《望月怀远》最为人称道。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张九龄因政治斗争被贬荆州,月夜思乡之情成为创作核心。

# 二、诗歌文本解析

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1. 关键意象解读

“海上生明月”:以壮阔的海上明月起笔,象征思念的普世性,暗含“千里共婵娟”的意境。
“天涯共此时”“共”字强化了空间阻隔中的情感联结,体现唐代文人“天下意识”的典型表达。

# 2. 情感递进分析

– 前两句写景抒情,后六句转入动作描写:“灭烛”“披衣”等细节展现诗人辗转难眠的状态。
“不堪盈手赠”:化用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表达思念无法传递的无奈,“红标”凸显诗人对情感克制的艺术处理。

# 三、思乡之情的多重维度

# 1. 个人际遇与家国情怀

张九龄被贬后,诗中“天涯”既是地理距离,也暗喻政治失意。唐代贬谪诗人(如柳宗元、刘禹锡)常以明月寄托对朝廷的牵挂,思乡与忠君在此交融。

# 2. 文化心理的典型性

案例对比
– 杜甫《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侧重家人分离;
– 而张九龄的“共此时”更强调超越个体的宇宙意识,反映盛唐文人开阔的胸襟。

# 四、现代启示与跨文化解读

实际应用案例
在海外华人的中秋活动中,常引用此诗表达“文化根脉”的认同。2023年央视中秋晚会以《望月怀远》为开场,通过全息技术再现“海上生明月”场景,印证其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力。

# 五、总结

张九龄的思乡之情兼具个人性与普世性,通过明月意象将孤独感升华为一种美学体验。这种“哀而不伤”的表达,正是唐代诗歌“中和之美”的典范。

(0)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 “商矼”怎么读?揭秘这个地名发音!

    “商矼”读作shāng gāng。其中,“商”字读作shāng,是第一声,表示一个姓氏、朝代名或商业等含义;“矼”字读作gāng,也是第一声,它是一个地名用字,常出现在一些特定的地…

    2024年12月15日
    2720
  • 空余恨,风宜长物放眼量如何理解?

    “空余恨”和“风宜长物放眼量”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表达,各自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下面分别进行解释。 空余恨 解释: “空余恨”通常表达了一种遗憾、悔恨或无奈的情感。它意味着某种期望…

    2025年2月8日
    1700
  • 奇迹主题的诗歌有哪些?见证诗性叙事中的超现实瞬间

    奇迹主题的诗歌有哪些?见证诗性叙事中的超现实瞬间 一、奇迹主题的诗歌定义与特征 奇迹主题的诗歌通常以超现实、神秘或超越日常经验的瞬间为核心,通过意象、隐喻和象征手法,展现生命中的偶…

    2025年4月23日
    690
  • “潐”怎么读?罕见汉字发音教学!

    “潐”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字,其读音有两种,分别为jiào和qiáo。以下是对“潐”字发音的详细教学: 一、发音解析 潐(jiào): 声母为“j”,发音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软腭…

    2024年11月13日
    4860
  • 鹧鸪天是个怎样的词牌名?

    鹧鸪天:一个怎样的词牌名? 1. 鹧鸪天的起源与特点 鹧鸪天,又称《思佳客》、《醉梅花》,是宋代词牌名之一。其名源于唐代诗人郑谷的诗句“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意指春日游玩的场景…

    2025年3月12日
    1980
  • 《劝学》中的字词翻译及解析是怎样的?

    《劝学》中的字词翻译及解析是怎样的? 1. 《劝学》是荀子的一篇重要文章,旨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文章开篇即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意思是学习不能停止。这里的“已”字翻译为“停止”…

    2025年3月5日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