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这句诗有何寓意?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这句诗有何寓意?

解读“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的深层寓意

一、诗句出处与表层含义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六》。表层含义直指军事技巧:
“挽强弓”:选择张力强的弓,确保射程和威力;
“用长箭”:配合长箭提升精准度和穿透力。
这两句强调了工具选择对战斗结果的决定性作用

二、核心寓意:资源优化与能力最大化

杜甫通过军事比喻,传递了更广泛的处世智慧:
1. “强弓”象征核心竞争力:个人或组织需聚焦优势领域(如技术、人才),而非分散资源。
– *案例*:华为长期投入5G研发(“强弓”),使其在全球通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2. “长箭”代表精准策略:即使具备优势,也需匹配高效执行手段。
– *案例*:特斯拉通过垂直整合(自研电池+直营销售,“长箭”),最大化电动汽车市场影响力。

三、现实应用:从个人发展到企业管理

(一)个人层面

职业发展:深耕专业领域(如程序员专精算法),而非泛泛涉猎。
学习投资:选择高回报技能(如AI、数据分析),避免无效学习。

(二)组织层面

企业战略:苹果聚焦高端产品线(“强弓”)+ 生态闭环(“长箭”),实现持续盈利。
资源分配:亚马逊将资金集中于AWS云服务(“强弓”),而非盲目扩张零售业务。

四、反向警示:忽视选择的代价

– *历史教训*:柯达胶卷技术领先(“强弓”),但未及时转向数码(缺乏“长箭”),最终衰落。
– *个人误区*:职场中“样样通、样样松”往往不如“一招鲜”。

结语:杜甫的诗句不仅是军事格言,更是资源优化的永恒法则。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商业竞争,唯有“强弓”与“长箭”协同,方能实现效能最大化。

(0)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 1到底怎么读?数字发音指南来了!

    “1”的读音根据语境、语言和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数字“1”的发音指南: 一、在汉语普通话中的读音 基本读音: 在单用或者在一词一句的末尾时,“1”读作“yī”,如…

    2024年12月21日
    1.1K0
  • 是谓过矣,如何避免犯错?

    引言 1. 在工作和生活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减少错误的发生并从中吸取教训,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哈佛商学院的研究,70%的错误是由于沟通不畅或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因此…

    2025年3月3日
    1210
  • 秋兴八首其八,害人之心不可有何解?

    秋兴八首其八,害人之心不可有何解? 1. 杜甫的《秋兴八首》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第八首“害人之心不可有”一句,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道德准则。这句诗不仅是对个人品行的警示,…

    2025年2月28日
    1140
  • “石扉”在诗词中常指什么?

    石扉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1. 石扉在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坚固、永恒和神秘。石扉一词源自古代建筑中的石门,因其材质坚硬、不易损坏,常被用来比喻坚不可摧的意志或永恒不变的情感。例如,唐代…

    2025年3月6日
    1230
  • 有哪些诗是关于中秋的诗?在月圆之夜感受诗意团圆

    中秋诗选:在月圆之夜感受诗意团圆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题材。以下精选经典中秋诗词,结合历史背景与艺术特色,带您领略诗中的团圆意境。 一、唐诗中的中秋名篇 …

    2025年4月25日
    540
  • 把栏杆拍遍,辛弃疾为何如此激昂?

    把栏杆拍遍,辛弃疾为何如此激昂? 一、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的交织 辛弃疾(1140-1207)生活在南宋山河破碎、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金兵南侵后,中原沦陷,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这种时代…

    2025年4月2日
    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