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诗有何深刻含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诗有何深刻含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诗的深刻社会批判

1. 诗句出处与背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元代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作品创作于元朝末年,社会动荡、赋税沉重,百姓在政权更迭中始终处于被剥削的底层。张养浩通过怀古反思,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统治与被统治的永恒矛盾。

2. 诗句的哲学内涵

2.1 “兴”与“亡”的双重压迫

“兴”时之苦:王朝兴盛往往伴随大兴土木(如修建宫殿、陵墓)、扩张战争,百姓需承担劳役与赋税。例如,秦始皇统一后修筑长城、阿房宫,导致“道路死者以沟量”。
“亡”时之痛:政权崩溃时,战乱、饥荒直接摧毁民生。如明末李自成起义与清军入关,人口锐减数千万,普通家庭十室九空。

2.2 对统治逻辑的揭露

诗句直指封建社会的本质:无论政权如何更迭,统治阶层与百姓的利益始终对立。统治者通过剥削维持权力,而百姓永远是代价的承担者。

3. 历史与现实案例印证

3.1 古代案例: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朝“兴盛”时期,炀帝征发百万民夫修运河,虽利后世,但当时“役夫死者十四五”(《资治通鉴》),百姓苦于暴政;而隋亡时,军阀混战更使民生凋敝。

3.2 现代反思:战争与经济危机

二战后的德国:纳粹“兴盛”时民众被绑上战车,战败后普通人为分裂与重建付出代价。
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银行被政府救助,而普通劳动者失业、失去房产,凸显“资本兴,百姓苦”的当代版本。

4. 诗句的当代启示

警惕“发展主义”陷阱:某些地区为GDP强推拆迁、污染项目,牺牲民众权益
强调制度公平性:需通过民主监督与福利保障,避免权力与资本合谋剥削。

结语

张养浩的诗句穿越时空,揭示了社会结构中永恒的压迫性。无论是古代王朝还是现代国家,若不能以民为本,百姓终将成为代价的载体。这一批判至今仍值得执政者与公众深思。

(0)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 杜牧的七夕的诗句,如何表达七夕之情?

    杜牧的七夕诗句:如何表达七夕之情? 引言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杜牧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中不乏对七夕的描绘。本文将探讨杜牧…

    2025年3月22日
    870
  • “矶”是什么意思?在诗词中的出现

    “矶”是什么意思?在诗词中的出现 一、“矶”的基本含义 “矶”是一个汉字,读音为“jī”,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这是“矶”最常见的含义,通常…

    2025年3月23日
    1090
  • 秋风思乡诗经典有哪些?落叶纷飞时的家国情怀

    秋风思乡诗经典有哪些?落叶纷飞时的家国情怀 一、秋风思乡诗的文学传统 秋风思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常以落叶、鸿雁、霜露等意象寄托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这类诗歌多诞生于战乱频发…

    2025年4月24日
    620
  • “听蜀僧濬弹琴”的“濬”怎么读?

    在“听蜀僧濬弹琴”这句诗中,“濬”的正确读音应为jùn。 “濬”是一个多音字,常见的读音有jùn和xùn。然而,在这个特定的诗句中,它作为僧人的名字部分,应读作jùn。这个字在作为…

    2024年11月30日
    3650
  • 入骨相思,一将功成背后有哪些动人故事?

    “入骨相思”与“一将功成”背后,各自承载着动人的故事和情感。 入骨相思 “入骨相思”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这一成语源自五代时期诗人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二》: 原文: 井底点灯…

    2025年2月8日
    1410
  • 学成诗中的劝学智慧有哪些?解读励志诗歌的教育意义

    学成诗中的劝学智慧有哪些?解读励志诗歌的教育意义 一、学成诗中的劝学智慧 学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类以劝学、励志为主题的诗歌,其核心是通过文学形式传递学习的重要性与人生智慧。以下是…

    2025年4月23日
    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