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诗出自哪里?

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诗出自哪里?

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诗句出处与文化内涵解析

# 一、诗句出处考证

“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全诗为:
> 庭前芍药妖无格,
> 池上芙蕖净少情。
> 唯有牡丹真国色
> 花开时节动京城

重点内容:经考证,此诗创作于唐大和年间(827-835年),是刘禹锡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时所作。洛阳作为唐代牡丹栽培中心,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素材。

# 二、诗句的文化解读

# 1. “国色”的文化象征

政治寓意:唐代将牡丹奉为”国花”,周敦颐《爱莲说》称”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审美标准:体现盛唐气象的“雍容华贵”美学,与唐三彩、宫廷绘画风格相呼应

实际案例:2019年北京世园会中国馆以牡丹为核心元素,展出300余个品种,日均吸引5万游客,印证诗句”动京城”的现代延续。

# 2. 植物学视角的佐证

| 特征 | 芍药 | 牡丹 |
|———–|————-|————-|
| 木质化程度 | 草本 | 木本(重点差异)|
| 花期 | 春末 | 谷雨前后 |
| 唐代栽培中心 | 长安 | 洛阳(重点)|

# 三、诗句的传播影响

重点内容:该诗句衍生出多项文化实践:
1. 洛阳牡丹文化节(1983年始创),2023年接待游客2568万人次
2. 人民币设计:第五套硬币1元背面采用牡丹图案
3. 外交礼品:2016年G20峰会国宴用瓷《国色天香》系列

传播学案例:抖音

牡丹话题视频累计播放量达48亿次,其中30%配乐使用诗词朗诵版本,形成传统与现代的跨时空对话。

# 四、学术争议辨析

部分学者提出两点异议:
1. 版本差异:明代《唐诗品汇》作”花开时节动京邑”
2. 作者存疑:南宋《万首唐人绝句》将此诗归入王建名下

重点内容:经文献比对,清代《全唐诗》明确收录为刘禹锡作品,现存最早的宋刻本《刘宾客文集》可为确证。

通过多维度分析可见,这句诗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成为延续千年的文化符号。当代应深入挖掘其美学价值产业潜力,让”国色天香”绽放新时代光彩。

(0)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 “不校一毫厘”是什么意思?

    “不校一毫厘”是一个成语或诗句中的表达方式,其意思可以理解为在比较或计较人事时,不因为微小的差距而有所争执或计较。这里的“一毫厘”是一个极小的数量单位,用来形容差距或差异非常微小。…

    2024年11月30日
    1370
  • “歔欷”怎么读?形容词发音教学!

    “歔欷”的发音为xū xī。以下是对这个形容词发音的详细教学: 一、发音解析 歔(xū): 声母:x,发音时舌面接近硬腭,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韵母:ū,发音时口…

    2024年11月13日
    1810
  • 塞外诗有哪些展现边疆风情?

    塞外诗中的边疆风情展现 # 一、塞外诗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塞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主要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战争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作品。这类诗歌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代…

    2025年4月4日
    180
  • “红颜多薄命”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有哪些?

    引言 1. 古代文学中,“红颜多薄命”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不仅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也展现了文学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注。2. 本文将通过分析…

    2025年3月8日
    570
  • 两句与春天有关的诗句,你能说出哪些经典?

    与春天有关的经典诗句 经典诗句赏析 春天,作为四季之首,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不可或缺的主题。以下两句与春天有关的经典诗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更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 1.…

    2025年3月9日
    460
  • 诗画中国人物有哪些,你了解吗?

    诗画中国人物有哪些,你了解吗? 一、诗画中国人物的定义与背景 诗画中国人物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过诗歌与绘画艺术形式表现的历史人物、文学形象或艺术家本人。这类人物既承载了文化记忆…

    2025年4月5日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