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句诗有何历史感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句诗有何历史感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慨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出自元代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作品创作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当时关中地区大旱,张养浩奉命赈灾,途经潼关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感慨历史兴亡的名篇。

重点内容:诗句以“宫阙万间”象征历代王朝的繁华盛景,而“都做了土”则揭示了权力与辉煌的短暂性,暗含对历史循环与民生疾苦的深刻反思。

二、历史感慨的核心内涵

1. 王朝兴衰的必然性

诗句通过宫阙的坍塌,隐喻政权更迭的不可抗拒。无论是秦汉的未央宫、阿房宫,还是唐代的大明宫,最终都化为废墟。例如:
阿房宫: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描述秦朝极盛而衰的悲剧。
大明宫:唐代的政治中心,安史之乱后逐渐荒废,如今仅存遗址。

重点内容:这些案例印证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规律。

2. 民生苦难的永恒主题

张养浩在曲中直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宫阙的倒塌不仅是权力的终结,更是百姓在战乱、劳役中苦难的缩影。例如:
秦朝修长城、阿房宫:征发民夫数百万,导致“天下苦秦久矣”。
元末灾荒:张养浩亲眼所见关中饥民“易子而食”,与诗句的创作背景直接关联。

三、现实意义与延伸思考

重点内容:诗句对当代的启示在于——任何繁华都需以民为本,否则终将重蹈覆辙。
案例对比:现代城市如底特律(美国汽车城)的衰落,与资源过度集中、产业单一化有关,类似古代王朝的“宫阙倾覆”。
正面案例:中国对故宫、长城等古迹的保护,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宫阙做了土”的逆向反思。

四、结语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不仅是文学意象,更是历史哲学的凝练。它提醒我们:辉煌易逝,唯民心可续。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平衡发展与传统、权力与民生,仍是值得深思的命题。

(0)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 王维是诗什么?揭秘诗佛的文学地位与风格

    王维是诗什么?揭秘诗佛的文学地位与风格 引言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风格清新淡雅,意境深远,…

    2025年3月16日
    610
  • “鲐背耇老”怎么读?成语发音教学!

    “鲐背耇老”的发音教学如下: “鲐背”的发音是“tái bèi”。其中,“鲐”的发音为“tái”,声调为阳平(第二声);“背”的发音为“bèi”,声调为去声(第四声)。 “耇老”的…

    2024年12月26日
    1630
  • “鰌”怎么读?鱼类名称发音!

    “鰌”的读音为qiū,在鱼类名称中,它通常指的是泥鳅。以下是对“鰌”的详细解析: 一、发音解析 声母:q,发音时,舌面贴近硬腭,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韵母:iū,这是一个复…

    2024年11月13日
    1880
  • 时间飞逝的诗句,如何表达这份匆匆?

    时间飞逝的诗句:如何表达这份匆匆? 引言 时间,如同流水,悄无声息地从我们指缝间溜走。古人常用诗句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些诗句不仅富有哲理,还能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本文将…

    2025年3月12日
    530
  • “佐时阿衡”这个词的发音是怎样的?

    “佐时阿衡”这个词的发音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佐时”和“阿衡”。以下是具体的发音指南: 佐时(zuǒ shí): “佐”字发音为/zuǒ/,声调为第三声,发音时声音由低到高再降,注意…

    2024年12月22日
    1130
  • 丑奴儿是什么意思?词牌名背后的故事

    丑奴儿是什么意思?词牌名背后的故事 一、丑奴儿的定义与起源 丑奴儿,又称《采桑子》,是中国古代词牌名之一。它起源于唐代,最初是民间歌曲,后来被文人雅士引入词坛,成为宋代词人常用的词…

    2025年3月19日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