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诗有诗字让人一目了然?

哪些诗有诗字让人一目了然?

哪些诗有“诗”字让人一目了然?

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有些作品直接以“诗”字入题或入句,形成独特的自我指涉效果。这类作品往往通过标题或内容明确点明“诗”的创作属性,让读者一眼识别其文体特征。以下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并附经典案例

一、标题含“诗”字的作品

最直观的体现是标题直接包含“诗”字,多为诗人自述创作意图或记录即兴之作。

典型案例

1. 《论诗》(元好问)
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以“诗家”开篇,直接讨论诗歌创作审美。*

2. 《戏为六绝句》(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虽未直用“诗”字,但“绝句”即诗体名称,属隐性标注。*

3. 《己亥杂诗》(龚自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杂诗”为常见诗题命名方式,如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二、诗句中突出“诗”的自我指涉

部分作品虽标题无“诗”,但通过诗句强调创作行为或诗歌价值。

重点案例

1. 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虽无“诗”字,但后人多以“诗”评此作,如“诗仙写诗赠诗隐”。*

2.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在题跋中自评:“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以诗论诗,暗含对诗歌传世性的思考。*

3. 陆游《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临终绝笔,以诗为遗嘱,凸显诗歌的纪实功能。*

三、特殊诗体中的“诗”字标识

某些诗体名称或创作场景天然包含“诗”的指向性。

典型类型

1. “口号诗”:即兴口占之作,如杜甫《晚行口号》。
2. “赋得”诗:指定题材的命题诗,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联句”诗:多人合作,如韩愈《斗鸡联句》中“胆大于天”一句。

四、现代诗歌的延续

现当代诗人也延续这一传统,如:
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虽无“诗”字,但被公认为“诗中之诗”,探讨诗歌的观察视角。*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诗句本身成为诗化生活的宣言。*

总结

“诗”字显性化的作品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呈现:
1. 标题标注(如《杂诗》《论诗》)
2. 诗句自指(如“诗成泣鬼神”)
3. 诗体命名(如口号、联句)

这种明确性既方便读者识别,也反映了诗人对诗歌本体的自觉思考。

(0)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 问答诗有哪些展现思辨之美?

    问答诗中的思辨之美:形式与内涵的双重探索 一、问答诗的定义与历史渊源 问答诗是一种通过对话或设问形式展开的诗歌体裁,其核心在于通过问题与回答的互动展现哲思、情感或社会批判。&#82…

    2025年4月4日
    680
  • “族庖月更刀”出自哪篇文言文?

    “族庖月更刀”的出处 1. “族庖月更刀”这一典故出自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的《庄子·养生主》篇。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著作以寓言和哲理故事著称,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

    2025年3月6日
    6060
  • “韦编三绝”的典故及启示

    “韦编三绝”的典故及启示 一、典故溯源 “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年研读《周易》时,因反复翻阅导致编联竹简的牛皮绳(“韦编”)多次断裂。这一典故生动体现了孔子刻…

    2025年3月30日
    1010
  • 作文:伸出自己的手,传递温暖与爱

    作文:伸出自己的手,传递温暖与爱 引言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但只要我们愿意伸出自己的手,就能传递温暖与爱,点亮他人的生活。 无论是举手之劳的帮助,还…

    2025年3月27日
    820
  • 小鹬鸟怎么读?鸟类名称发音指南!

    “小鹬鸟”的正确发音是“xiǎo yù niǎo”。下面是对这三个字的详细发音指南: 汉字 拼音 声调 发音要点 小 xiǎo 第三声 发音时,声调先降后升,声音由低到高,如“小心…

    2024年12月22日
    2460
  • 告别诗有哪些互动?告别诗中的互动元素?

    告别诗中的互动元素分析 一、告别诗的定义与特点 告别诗是诗歌中表达离别情感的一种体裁,常见于亲友分离、恋人分手或生命终结等场景。其核心特点是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并通过互动元素增强读…

    2025年4月5日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