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诗歌研究
# 一、《三国演义》诗歌概述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不仅以宏大的叙事结构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著称,还穿插了大量诗歌作品。这些诗歌或为作者创作,或引用前人诗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烘托氛围的作用。
据统计,全书共有200余首诗歌,主要分布在:
– 章回开篇/结尾的”开场诗”和”收场诗”
– 人物出场时的赞诗
– 重要场景的咏史诗
– 人物自创的即兴诗作
# 二、主要诗歌类型及代表作品
## 1. 人物赞诗
通过诗歌形式对人物进行评价或描写,最具代表性的是关羽出场时的描写: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 2. 开场/收场诗
每回开头结尾多有七言律诗,如第一回开场诗: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注:此诗实为明代杨慎《临江仙》,被毛宗岗评本采用)
## 3. 人物自创诗
重要人物常通过诗歌表达心志:
–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三、重点诗歌案例分析
## 1. 诸葛亮《梁父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这首诗在第三十七回出现,暗示诸葛亮隐居时的政治抱负,通过咏史表达对时局的看法。
## 2. 周瑜《长河吟》
在”群英会蒋干中计”桥段中,周瑜舞剑作歌:
“`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
生动展现了周瑜的豪情与机智,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笔墨。
# 四、诗歌的艺术功能
1. 叙事功能:浓缩情节,如吕布殒命时的”洪水滔滔淹下邳”
2. 评价功能:作者借诗评点人物,如对曹操的”功首罪魁非两人”
3. 抒情功能:表达人物情感,如刘备的”的卢”马诗
4. 结构功能:划分叙事段落,章回间的起承转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诗歌多数并非历史人物真实所作,而是罗贯中根据情节需要创作或引用的,体现了”七实三虚”的创作特点。
# 五、结语
《三国演义》中的诗歌不仅是文学装饰,更是理解小说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重要钥匙。通过这些诗歌,读者能更深入地把握:
– 作者的历史观
– 人物的性格命运
– 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特色
建议研究者可重点关注毛宗岗评本中的诗歌改动,比较不同版本的诗文差异,这将有助于理解后世对《三国演义》的接受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