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转久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一、“绝”的基本释义
在文言文中,“绝”是一个多义词,常见含义包括:
1. 断绝、消失(如“络绎不绝”);
2. 极、非常(如“绝妙”);
3. 超越(如“绝伦”)。
在“哀转久绝”这一语境中,需结合具体文意分析。
二、“哀转久绝”的出处与语境
该句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描写三峡猿鸣的凄清景象: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重点分析:
– “哀转”指猿鸣声的悲凉回荡;
– “久绝”强调声音逐渐消失、最终断绝的过程,而非“极端”或“超越”之义。
三、“绝”的释义判定
1. 语义匹配:前文“空谷传响”描写声音传播,“久绝”自然承接“消失”之意。
2. 语法支持:“绝”作为动词,与“久”(时间副词)搭配,表示动作的持续与终结。
3. 文献佐证:
– 《说文解字》:“绝,断丝也。”本义为“断开”,引申为“消失”。
– 同类用例: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中“啼不住”与“哀转久绝”形成反义对照,进一步印证“绝”为“停止”义。
四、常见误解与辨析
有观点认为“绝”表“极”(如“绝唱”),但在此处不适用:
– 若解为“极其哀转”,则与“久”字逻辑冲突;
– 全段重在描写猿鸣的余音渐消,而非强调程度。
五、实际案例应用
案例:苏轼《赤壁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中“绝”亦为“断绝”义,与“哀转久绝”用法一致,均形容声音的绵延与消逝。
结论
“哀转久绝”的“绝”应释为“断绝、消失”,生动体现三峡猿鸣在空谷中回荡渐止的意境。这一解读符合文本逻辑、语法规则及文献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