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而衰三而竭”是什么意思?

“再而衰三而竭”是什么意思?

“再而衰三而竭”是什么意思?

一、成语释义

“再而衰三而竭”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原文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春秋时期军事家曹刿提出的作战策略。其核心含义是:
第一次击鼓时,士兵士气最旺盛;
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开始衰退;
第三次击鼓后,士气便完全耗尽。

重点内容:该成语强调把握时机的重要性,最初用于军事,后引申为做事要趁势而为,避免因拖延导致动力丧失。

二、历史背景与原文案例

《左传·曹刿论战》

齐国与鲁国交战,鲁国谋士曹刿观察到齐军三次击鼓后士气低落,建议鲁庄公在齐军第三次击鼓后才发动进攻,最终以弱胜强。
关键点
1. 心理战术:利用敌方士气规律反制;
2. 时机选择:“彼竭我盈”时出击,体现以逸待劳的智慧。

三、现代应用与案例分析

案例1:商业竞争

某科技公司A与B同时研发新产品:
– A公司快速迭代,首版发布抢占市场(“一鼓作气”);
– B公司因反复修改方案(“再而衰”),最终错过风口,产品上市时用户兴趣已降低(“三而竭”)。
重点内容:印证了先发优势和决策效率的关键作用。

案例2:个人目标管理

– 场景:某人制定健身计划,首周热情高涨,第二周因疲劳懈怠,第三周彻底放弃。
– 对策:通过阶段性目标(如每周小成就)维持动力,避免“三而竭”。

四、总结

“再而衰三而竭”揭示了士气与动力的衰减规律,适用于:
军事:把握战机;
商业:快速执行;
个人成长:持续激励。
重点内容:成功的关键在于初始阶段的全力以赴和后续的节奏把控。

(0)
上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相关推荐

  • 红掌拨清波何意?解读古诗中的生动描绘

    红掌拨清波何意?解读古诗中的生动描绘 引言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与智慧。其中,“红掌拨清波”这一意象,不仅形象生动,更蕴含…

    2025年3月16日
    2640
  • 匡字怎么读?发音教程详解

    “匡”字的正确发音是kuāng。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发音教程: 一、音节分解 “匡”字是一个单音节字,发音为“kuāng”。 二、声母与韵母 声母:k。发音时,舌根抵住软腭,形成阻塞,…

    2024年10月28日
    7330
  • 邕州怎么读?发音不再出错

    “邕州”的正确发音为yōng zhōu。 发音详解 邕:发音为yōng,第一声(阴平)。发音时,舌面后部隆起,舌根后缩,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声带颤动,气流从舌面后部跟软腭之间的…

    2024年10月19日
    2.2K0
  • 凉州词的古诗中,卢纶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凉州词的古诗中,卢纶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卢纶的朝代背景 卢纶是唐朝的著名诗人。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卢纶作为唐代诗人,其作品…

    2025年3月9日
    1080
  • 以前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在文言文中,“以前”这个概念通常可以用“昔”、“曩”、“向”、“前”等词来表达,具体使用哪个词取决于语境和表达的精确性。 昔:常用来表示过去的时间,尤其是较远的过去。例如,“昔者”…

    2024年11月20日
    1.3K0
  • 天生我材必有用,你还知道李白哪些豪言?

    李白豪言壮语探析: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精神内核 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经典诠释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是…

    2025年4月2日
    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