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下一句是什么?
一、诗句的完整出处
“夕阳无限好”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全诗如下:
>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重点内容: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千古名句,既赞美了夕阳的壮美,又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
二、诗句的深层含义
1. 自然意象的哲理性
诗句通过夕阳的短暂美好,隐喻人生晚年或盛世末期的复杂情感。“只是近黄昏”以转折强化了惋惜之情,成为表达“美好事物易逝”的经典范式。
2. 文学史上的影响
后代文人常化用此句,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夕阳”比喻艺术境界,鲁迅在《野草》中引用以表达时代变革的苍凉感。
重点内容:诗句的二元对立(美好与短暂)是其经久不衰的核心原因。
—
三、实际案例:现代文化中的引用
1. 影视作品
电影《黄金时代》以这句诗为隐喻,主角在战乱中追求理想,却面临时代洪流的冲刷,呼应“近黄昏”的无力感。
2. 商业广告
某养老品牌曾用“夕阳无限好”作为标语,后接“晚年更需呵护”,既保留原诗意,又赋予产品温情定位。
3. 社会现象解读
经济学家用此诗分析经济周期,如日本“失去的三十年”被形容为“夕阳经济”,强调转型的紧迫性。
—
四、常见误用与纠正
– 错误案例:有人误作“夕阳无限好,莫道近黄昏”(篡改原意)。
– 纠正:原句的“只是”不可替换,它承载了李商隐对命运的无奈,而非励志色彩。
重点内容:经典诗句的引用需尊重原文语境,避免断章取义。
—
五、结语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以简练语言揭示永恒命题。无论是文学创作、商业传播还是社会分析,其双重意蕴始终提供丰富的解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