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谁人不识君”上一句是什么?
一、诗句出处及全文
“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重点内容:上一句是“莫愁前路无知己”,意为“不要担心前路没有知己”,与后句共同构成对友人的鼓励与宽慰。
—
二、诗句解析与背景
1. 创作背景:
此诗是高适送别友人董大(著名琴师董庭兰)时所作。当时二人均处困顿,但高适以豪迈笔调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与未来的信心。
2. 核心情感:
– 前两句写景(“黄云”“风雪”),烘托离别苍凉。
– 后两句抒情,用“无知己”与“不识君”的对比,凸显董大声名远播,传递积极情绪。
—
三、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案例1:职场鼓励
某公司高管在离职送别会上引用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既肯定同事的能力,又缓解离别伤感,体现领导艺术。
案例2:文化传播
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解读此诗时,结合董庭兰的音乐成就,说明唐代文人雅士的声名传播方式,印证“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历史真实性。
—
四、常见误解与纠正
– 误区:有人认为上一句是“海内存知己”。
– 纠正:此句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高适诗无关。标红关键区别:
– 高适诗:针对个人声名(“识君”)。
– 王勃诗:强调友情超越空间(“天涯若比邻”)。
—
五、总结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上一句是“莫愁前路无知己”,二者共同展现了盛唐送别诗的豁达气度。其在现代仍被广泛引用,成为鼓励与肯定的经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