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应如何理解?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应如何理解?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应如何理解?

一、“斜”字的传统释义争议

“斜”在杜牧《山行》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长期存在两种主流解读:
1. 倾斜说:认为指山路坡度陡峭(如周汝昌《唐诗鉴赏辞典》释为“山路的蜿蜒”)
2. 曲折说:理解为路径迂回曲折(如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强调“非直线上升”)

二、语言学角度的实证分析

(一)唐代音韵学考据

中古音系:“斜”属《广韵》麻韵(*zia*),与“花”“家”押韵,证明杜牧时代读作“xiá”(非现代普通话“xié”)
实际案例:李峤《风》“入竹万竿斜”与“花”“霞”押韵,佐证唐代“斜”的发音与意象关联

(二)意象组合规律

寒山+石径+斜构成三维空间意象:
垂直维度:寒山(高度暗示)
水平维度:石径(人工痕迹)
动态维度“斜”(打破平衡的视觉张力)

三、跨学科视角的佐证

(一)地质地形学验证

案例研究:终南山古道的倾斜角实测(平均15-20°),符合“可步行陡坡”标准
工程学视角:唐代石径修建“因势斜筑”(见《营造法式》引山道技法)

(二)绘画构图原理

对比北宋郭熙《早春图》中“之字形山路”
视觉功能:斜线引导视线向远景
美学效果“斜”创造“深远”意境(与诗句“白云生处”形成呼应)

四、教学应用建议

重点辨析
– 小学课堂宜采用“弯曲的小路”具象化解释(符合儿童空间认知)
– 中学阶段应引入“斜线动力学”概念(分析诗句中的势能转化)

错误案例警示
某版教材将“斜”注为“歪斜”导致学生误解为“倒塌的山路”,凸显释义精确性的重要性

五、结论:多维语义的融合

“斜”在诗中实际呈现三重语义场
1. 物理属性:非垂直的路径走向
2. 运动暗示:引导视线与行进的动态
3. 情感投射:诗人攀登时的心理倾斜感(与后文“停车”形成动作对立)

(0)
上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相关推荐

  • 噫吁嚱,危乎高哉,这句诗出自哪里?

    噫吁嚱,危乎高哉:诗句出处与文学分析 一、诗句原始出处考据 “噫吁嚱,危乎高哉”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蜀道难》。该诗创作于开元十八年(730年)前后,…

    2025年4月2日
    1000
  • 谤怎么读音?发音不再出错

    “谤”的读音是bàng,是一个第四声的汉字。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一下如何正确发音,确保你不再出错: 发音要点 声母:“谤”的声母是“b”,发音时双唇紧闭,气流从鼻腔中憋出,同时声带振动…

    2024年10月6日
    2680
  • 怀古之情何以表达?古诗中的历史追忆

    怀古之情何以表达?古诗中的历史追忆 引言 怀古之情,是人类对过往历史、文化、人物的深切怀念与追忆。这种情感在古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诗人们通过借古讽今、咏史抒怀等方式,将个人情感与历…

    2025年3月13日
    1300
  • 古诗有哪些咏柳的诗?折柳送别背后的文化密码

    古诗中的咏柳传统与折柳送别的文化密码 一、古诗中的咏柳名篇 柳树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常被赋予离别、思念、生命力等象征意义。以下是历代咏柳的代表作品: 1. 贺知章《咏柳》 …

    2025年4月27日
    1460
  • 诗词的意思你真的懂吗?

    诗词的意思你真的懂吗? 引言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然而,诗词的真正含义往往被现代读者误解或忽视。本文将探讨诗词的深层含义,并通过实际案例揭示其背后…

    2025年3月23日
    910
  • 难得空闲,用诗词怎么表达这种心境?

    难得空闲的心境,在诗词中可以这样表达: “偶得闲暇心自宽,悠然自得乐无边。” 或者更文雅一些: “难得浮生半日闲,清风明月伴我眠。” 这两句诗都体现了在忙碌生活中难得获得空闲时间,…

    2024年12月27日
    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