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诗句出处与全文

“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如下: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重点内容:上一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两句通过饮酒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深切不舍。

二、诗句解析与情感内涵

1. 上一句的作用
“劝君更尽一杯酒”以劝酒这一典型送别行为,强化了离别的仪式感。酒既是情感的媒介,也暗含“此别难再逢”的无奈。
2. 文化象征
“阳关”是唐代通往西域的要塞,“无故人”点明友人将踏入陌生荒凉之地,凸显了边塞诗的苍凉基调。

案例: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中,常有“阳关送别”主题,印证了此诗在当时的广泛传播与共鸣。

三、实际应用与误用案例

1. 正确引用
在表达离别或怀旧时,常完整引用两句诗,如:“人生聚散无常,真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常见错误
– 误记上一句为“春风不度玉门关”(实为王之涣《凉州词》)。
– 混淆“阳关”与“玉门关”,二者虽均为边塞意象,但分属不同诗作。

重点内容:引用古诗需严格核对原文,避免张冠李戴。

四、延伸知识:阳关的历史意义

阳关位于今甘肃敦煌西南,是丝绸之路南线的关键关卡。王维以此地为背景,将个人离愁升华为家国边塞情怀。现代考古发现阳关遗址存有大量汉代至唐代文物,印证了其历史地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明确了诗句的上一句,更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深度。古典诗词的精准引用与解读,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

(0)
上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相关推荐

  • 腾渊这个名字怎么读才准确?

    “腾渊”这个名字的发音相对直接,按照汉语拼音的规则来读即可读得准确。具体来说: “腾”字读作“téng”,声母是“t”,韵母是“éng”,音调是第二声,声音较轻快且略带上升。 “渊…

    2024年12月26日
    2260
  • 宿建德江孟浩然,他如何描绘建德江之景?

    宿建德江:孟浩然笔下的江景诗境 一、孟浩然与《宿建德江》的创作背景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以简练笔墨勾勒自然之景。《宿建德江》作于其漫游吴越期间,…

    2025年4月2日
    280
  • “抚长剑兮玉珥”有何深意?

    “抚长剑兮玉珥”的文学意象与文化深意 一、文本溯源与字面解析 “抚长剑兮玉珥”出自屈原《九歌·东皇太一》,是楚辞中的经典意象。– 抚:抚摸,体现庄重仪式感。&#8211…

    2025年4月6日
    170
  • 旁姓怎么读?姓氏发音不再困惑!

    旁姓的读音有两种情况: 主要读音:当“旁”用作姓氏时,其读音通常为páng。这是“旁”姓在大多数情况下的读音,符合汉字“旁”在作为姓氏时的常见发音规律。 特殊读音:虽然较为罕见,但…

    2024年12月23日
    1640
  • “因为”普通话怎么读?发音疑惑全解答!

    大家好,我是小听泉,一个热爱探索知识、喜欢分享的小科普博主!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让不少朋友头疼的话题——“因为”这个词在普通话里到底应该怎么读?是不是有时候你也会…

    2024年12月18日
    2250
  • 带有尚字的诗句,如何表达那份崇尚之情?

    带有“尚”字的诗句:如何表达那份崇尚之情? 引言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尚”字常常被用来表达对某种品质、行为或理想的崇尚之情。这个字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还通过诗人的笔触,传递出…

    2025年3月22日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