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重点内容:诗句出处与完整原文
“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如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标红关键句: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这两句通过“白露”与“明月”的意象对比,强化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二、诗句解析与实际案例
1. 意象分析
– “露从今夜白”:既点明节气(白露),又暗示环境的清冷,为后文的思乡铺垫。
– “月是故乡明”:主观情感投射,心理学上称为“乡愁滤镜”,即记忆中美化故乡的现象。
2. 实际案例
– 文学应用:余光中《乡愁》中“故乡的月亮更圆”与杜甫诗句异曲同工,均体现情感对客观景物的影响。
– 社会现象:海外华人常在中秋节感叹“外国的月亮不如家乡亮”,印证了杜甫诗句的普世情感价值。
—
三、常见误解与纠正
– 错误记忆:有人误记上一句为“举头望明月”(李白《静夜思》),需注意区分不同诗作。
– 文化差异:西方诗歌中月亮多象征浪漫(如雪莱《致月亮》),而中国诗歌更侧重家国情怀。
—
四、总结
“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这两句通过自然意象与情感的结合,成为思乡诗的经典范式。理解时需结合杜甫的乱世背景,体会其深层忧患意识。
标红提示:学习古诗词时,建议通过对比阅读(如李白与杜甫的月亮诗)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