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已无擎雨盖”的“尽”是什么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的“尽”是什么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的“尽”是什么意思?

一、“尽”字的字义解析

“荷尽已无擎雨盖”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其中“尽”字是理解全句的关键。在古汉语中,“尽”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完结、消失(如:言无不尽)
2. 全部、完全(如:尽心尽力)
3. 达到极限(如:山穷水尽)

重点内容:在本诗中,“尽”应取第一种含义,表示荷叶已经完全枯萎凋零的状态。这与下句“菊残犹有傲霜枝”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深秋时节的物候特征。

二、诗歌语境中的具体表现

苏轼原诗: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实际案例
– 清代学者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注解:“‘尽’字状荷叶凋残之彻底,与‘残’字相映,一枯一荣,各尽其态。”
– 现代学者周汝昌解读:“‘擎雨盖’本是荷叶的生动比喻,‘已无’二字更强化了‘尽’的彻底性,暗示生命周期的终结。”

三、与其他诗词的对比印证

通过对比其他诗词中的“尽”字用法,可以更深入理解其含义:

1.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
“尽”表示吐丝行为的终止

2.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尽”描述太阳完全隐没的状态

重点内容:这些用例均显示,“尽”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多强调事物发展过程的完结,而非单纯的数量概念。

四、教学应用建议

在语文教学中解析此字时,可采用:
1. 意象对比法:对比“荷尽”与“菊残”的不同状态
2. 字形溯源法:展示甲骨文“尽”字(像器皿倒空状)
3. 跨文本印证:联系学生已学的含“尽”字诗句

> 示例教案片段
> “请同学们想象:盛夏时‘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塘,到深秋变成‘已无擎雨盖’,这个变化过程中,‘尽’字就像用橡皮擦把画面一点点擦除,最终只留下空荡荡的水面。”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苏轼诗中“荷尽”的“尽”,生动体现了自然界生命循环的必然规律,为后文“橙黄橘绿”的新生机埋下伏笔,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深刻观察。

(0)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相关推荐

  • 凉皮这种美食起源于哪里?

    凉皮的历史起源探究 # 凉皮的起源地 凉皮作为中国北方广受欢迎的街头小吃,其确切起源地历来存在争议。目前学术界和民间普遍认可两种主流说法: 1. 陕西关中起源说(主流观点) &#8…

    2025年3月29日
    250
  • “霏”这个字的出处是什么?

    “霏”字的出处探析 # 一、字形演变与早期文献记载 “霏”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属形声字结构:– 形旁为“雨”(⻗),表示与天气现象相关– 声旁为“非”,…

    2025年3月29日
    180
  • 闑字怎么读?发音教程来了

    “闑”字的正确读音是niè,与“捏”同音。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发音教程,帮助您轻松掌握“闑”字的正确发音: 发音步骤 声母发音:“闑”字的声母是“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

    2024年11月20日
    3470
  • 游朴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游朴的生平与背景 1. 游朴(1526年-1599年),字质夫,号东园,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福建莆田,是明代中后期的重要文化人物。2. 游朴自幼聪颖,博览群书,…

    2025年3月4日
    580
  • 躄怎么读?发音难点突破

    “躄”字的正确读音是bì,发音为第四声。以下是对“躄”字发音的难点突破及详细解析: 一、发音要点 声母“b”:双唇紧闭,气流突然冲破双唇而出,声带振动,发出爆破音。注意“b”的发音…

    2024年10月31日
    8540
  • “意欲捕鸣蝉”的“欲”是什么意思?

    “意欲捕鸣蝉”的“欲”是什么意思? 一、“欲”的基本含义 在文言文中,“欲”是一个多义词,常见的含义包括:1. 想要、希望(表示主观意愿);2. 将要(表示未来动作);3. 欲望、…

    2025年4月6日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