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出自哪里?儒家义利观的现代诠释

舍生取义出自哪里?儒家义利观的现代诠释

舍生取义出自哪里?儒家义利观的现代诠释

一、“舍生取义”的出处与儒家思想渊源

“舍生取义”一词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通过鱼与熊掌的比喻,强调在生命与道义冲突时,应选择坚守道德原则。这一思想是儒家义利观的核心体现,主张“义”高于“利”,甚至高于生命。

儒家义利观的经典表述还包括:
– 《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二、儒家义利观的现代诠释

在现代社会,儒家义利观并非否定“利”,而是强调以义制利,即追求利益需符合道德规范。其现代价值可概括为:
1. 个人层面:倡导道德自律,反对唯利是图。
案例:企业家曹德旺坚持“诚信经营”,在福耀玻璃发展过程中多次拒绝投机行为,长期投入慈善事业,体现了“义利并举”的现代实践。
2. 社会层面:推动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案例:华为公司在美国制裁下坚持技术研发,以“科技报国”为使命,展现了民族企业的义利选择

三、争议与反思:义利观的当代挑战

在资本逐利的环境中,完全“舍利取义”可能面临现实困境。例如:
案例:某些企业为追求短期利润排放污染,背离社会责任,引发公众对“义利失衡”的批评。
儒家思想的现代调适需结合制度约束(如ESG评价体系)与文化引导,实现“义利统一”。

四、结论:义利观的普世价值

“舍生取义”的终极意义在于唤醒对道德底线的敬畏。无论是个人抉择还是企业行为,儒家义利观始终提供一种价值锚点,提醒社会:“利”需以“义”为根基,方能持久。

标红重点
– 孟子提出“舍生取义”的本质是道德优先性
– 现代诠释的关键在于平衡义利,而非对立。
– 案例表明,义利统一是可行且必要的商业伦理。

(0)
上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1日

相关推荐

  • 仝怎么读音?一分钟学会这个姓氏字的发音!

    “仝”字读作 tóng,第一声,与“同”字同音。以下是对“仝”字读音的详细解释: 基本信息 拼音:tóng 部首:人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5画 五行:火(在五行学说中) 读音要点…

    2025年1月19日
    2.1K0
  • 鬼雄一词出自何处?追溯项羽英雄史诗渊源

    鬼雄一词出自何处?追溯项羽英雄史诗渊源 一、“鬼雄”的文献溯源 “鬼雄”一词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在记载项羽乌江自刎时写道:“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

    2025年4月11日
    900
  • 杏林故事出自哪个典故?医学文化探秘!

    杏林故事出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的典故。这一典故在医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象征着医者仁心和高尚的医学精神。以下是对这一典故的详细探秘: 一、杏林典故的起源 据古籍记载,三国时期的福建侯…

    2024年12月31日
    1920
  • 咏蝉诗中的生命哲思:从《蝉》到《在狱咏蝉》

    咏蝉诗中的生命哲思:从《蝉》到《在狱咏蝉》 一、咏蝉诗的文学传统与文化象征 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一个极具哲学意蕴的意象。早在《诗经·豳风·七月》中便有“四月秀葽,五月鸣蜩”的记载,…

    2025年4月17日
    530
  • 盛唐忠臣诗有哪些?贞观之治下的士人风骨

    盛唐忠臣诗有哪些?贞观之治下的士人风骨 一、盛唐忠臣诗的核心特征 盛唐时期,忠臣诗以忧国忧民、直言敢谏为核心精神,体现了士人在贞观之治背景下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这类诗歌常以讽喻、咏史…

    2025年4月20日
    640
  • 怎么看出自己肾虚?中医养生自测方法

    怎么看出自己肾虚?中医养生自测方法 一、肾虚的常见表现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表现各有不同: 1. 肾阳虚 – 畏…

    2025年4月11日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