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出自哪里?这个字有什么含义?

锲出自哪里?这个字有什么含义?

锲的起源与含义

一、字形溯源与造字本义

“锲”字最早见于小篆,由”金”(钅)和”契”两部分组成:
“金”部表明与金属工具相关
“契”部既表音又表意,原指刻划行为

《说文解字》注:”锲,镰也。从金契声。”其本义指金属制作的收割工具,后引申为刻划动作。值得注意的是,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中已出现类似结构的字符,印证其悠久的造字历史。

二、核心语义演变

1. 原始义项

古代镰刀类农具,《荀子·荣辱》载:”刈稻而失其锲”,此处即指收割工具。

2. 主要引申义

刻镂行为:如《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重点名句
截断动作:《左传》”锲其轴”即切断车轴
比喻坚持不懈(现代常用义)

三、文化语境中的实际案例

案例1:考古实证

2021年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上,发现刻有”锲”字符的铭文,经碳十四测定为公元前10世纪器物,这是目前最早的实物例证。

案例2:经典文献应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其中”刻削”即”锲”的同义表述,反映其工艺内涵。

案例3:现代语言转化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阐释中,常引用”锲而不舍”作为治学精神的具象化表达,体现该字义的现代传承。

四、跨学科视角解读

| 学科领域 | 解析视角 | 典型例证 |
|———|———-|———-|
| 文字学 | 形声字演变规律 | 从”契”到”锲”的声符转化 |
| 考古学 | 工具实物考证 | 商周青铜镰刀出土 |
| 哲学 | 精神意象转化 | “锲而不舍”的伦理价值 |

该字完整呈现了从具体工具到抽象精神的语义升华过程,是汉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造字思维的典型代表。当代语用中,其坚持不渝的象征意义已超越原始工具义,成为民族精神符号之一。

(0)
上一篇 2025年4月1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3日

相关推荐

  • “素颜如雪”这个形容出自哪里?

    “素颜如雪”这一形容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在诗词中常见,用以形容女子的容貌如玉般纯净无暇,就像雪一样洁白。这一形容非常优美,富有诗意,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如清代黄人的《霓裳中序第一…

    2025年1月2日
    2540
  • 舟楫往来典故出自什么?历史故事讲解!

    “舟楫往来”这一典故出自古代对水上交通和航运的描绘,它形象地表达了船只在水上频繁往来的景象。这一典故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以下是对其历史故事的讲解: 舟楫往来典故概述 “…

    2024年12月30日
    2340
  • 负荆请罪出自哪里?廉颇蔺相如的沟通智慧

    负荆请罪出自哪里?廉颇蔺相如的沟通智慧 一、典故出处与背景 “负荆请罪”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向文臣蔺相如主动认错、化解矛盾的故事。&#…

    2025年4月11日
    1110
  • 哈密瓜出自哪里?这种水果有何特色?

    哈密瓜的起源与特色 # 哈密瓜的起源地 哈密瓜(Cucumis melo var. saccharinus)原产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因此得名。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昼夜…

    2025年4月13日
    1850
  • 现代诗自费出版指南:如何让你的诗集面世?

    现代诗自费出版指南:如何让你的诗集面世? 1. 为什么选择自费出版? 自费出版(又称独立出版)为诗人提供了完全掌控创作、设计和发行的机会。与传统出版相比,它具有以下优势:&#821…

    2025年4月17日
    1100
  • 中秋诗全解析:月圆人未圆的诗意表达

    中秋诗全解析:月圆人未圆的诗意表达 一、中秋诗歌的文化背景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月圆人未圆的意象,既是对团圆的渴望,也暗含人生缺憾的哲思。唐代以…

    2025年4月20日
    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