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诗歌教学方案:如何带孩子感受雪意?

冬天诗歌教学方案:如何带孩子感受雪意?

冬天诗歌教学方案:如何带孩子感受雪意?

#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诗歌赏析,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2. 结合感官体验,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
3. 引导创作,提升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 二、教学准备

诗歌选材:精选与雪相关的经典诗歌(如白居易《夜雪》、毛泽东《沁园春·雪》片段)
教具:雪景图片/视频、轻音乐(如《雪之梦》)、仿真雪花道具(无雪地区适用)
安全提示:若户外实践,需检查防寒装备与活动场地安全性

# 三、教学步骤

# 1. 创设情境,唤醒感知

案例:播放《冰雪奇缘》片段或展示齐白石《雪景寒林图》,提问:“你眼中的雪是什么颜色/声音/味道?”
重点:引导学生用多感官描述,如“雪踩上去像咬碎白糖的声音”(听觉联想)。

# 2. 诗歌共读与意象分析

重点内容
白居易《夜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分析“以声衬静”手法
对比教学:现代诗《雪花的快乐》(徐志摩)中的动态意象“飞扬,飞扬,飞扬”

互动设计
让孩子用身体动作模仿雪花飘落,体会诗歌节奏。

# 3. 户外/模拟实践

实际案例
– 有雪地区:带学生观察积雪形态,记录“像棉被/糖霜”等比喻
– 无雪地区:用泡沫颗粒模拟降雪,配合朗诵《如果我是一片雪花》(金波)

重点:要求记录3个具体观察细节(如“雪花落在手套上像小星星”)。

# 4. 创意写作引导

模板示范
“我是______的雪,
喜欢落在______(地方),
因为那里有______(记忆/故事)。”

学生作品示例
“我是淘气的雪,
喜欢落在爸爸的眼镜上,
因为这样他就能和我一起看白茫茫的世界。”

# 四、教学评估

观察记录:能否用比喻句描述雪(如“像蒲公英的旅行”)
创作成果:诗歌中是否包含触觉/视觉等两种以上感官描写

# 五、延伸活动

1. 跨学科融合:讲解雪花晶体科学知识(六边形结构)
2. 家庭任务:与家长合作拍摄“雪的诗意瞬间”并配短诗

重点提示:对于南方的孩子,可通过VR雪景体验或冰块观察弥补地域局限。

通过多维度沉浸式教学,让“雪”从抽象文字转化为可感可触的审美体验,最终实现从“读诗”到“诗意生活”的能力迁移。

(0)
上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7日

相关推荐

  • “疏影”出自哪句古诗中?诗词名句欣赏!

    “疏影”一词出自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中的名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句诗是咏梅的经典之作,描绘了梅花在月光下疏朗的影子横斜在清浅的水面上,清幽的香气在黄…

    2024年12月28日
    2370
  • 有哪些诗是白居易?诗魔白居易的作品全集

    诗魔白居易的作品全集:经典诗作与文学贡献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8…

    2025年4月19日
    1150
  • 如何拍出自然流露的自拍照?人像摄影技巧全攻略

    如何拍出自然流露的自拍照?人像摄影技巧全攻略 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自拍已成为表达自我、记录生活的重要方式。但如何摆脱“僵硬感”,拍出自然流露的自拍照?本文将从光线、构图、表情管理…

    2025年4月14日
    990
  •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精选:读史明智的启示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精选:读史明智的启示 一、引言:历史是智慧的源泉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仅记录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年历史,更孕育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成语。这…

    2025年4月11日
    950
  • 守望相助出自哪里?乡土社会的互助模式

    守望相助的起源与乡土社会的互助模式 一、“守望相助”的出处与内涵 “守望相助”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孟子在此描述了古代中国乡土…

    2025年4月11日
    1710
  • 出自大学的成语有哪些?你知道几个?

    出自大学的成语有哪些?你知道几个? 一、出自古代“大学”的成语 中国古代的“大学”并非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机构,而是指儒家经典《大学》(四书之一)。以下成语源自《大学》的哲学思想:…

    2025年4月13日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