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礼字的诗有哪些?礼仪之邦的文学表达

含礼字的诗有哪些?礼仪之邦的文学表达

含“礼”字的诗有哪些?礼仪之邦的文学表达

一、引言:礼与诗的渊源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贯穿于社会伦理、政治制度和文学艺术中。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载体,常通过“礼”字传递儒家思想、社会规范与人文精神。本文梳理含“礼”字的经典诗作,分析其文化内涵。

二、经典含“礼”诗作案例

1.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

“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解析:此诗描绘宴饮礼仪,强调“礼”对行为规范的约束作用,体现周代礼乐文化的严谨性。

2. 杜甫《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解析:杜甫以“礼乐”自省,表达对儒家理想的追求,同时流露隐逸之思。

3. 白居易《贺雨》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宥死降五刑,责己宽三农。……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晨昏问起居,礼备家人终。”
解析:诗中“礼备家人终”体现帝王以礼治国、体恤民生的儒家政治理想。

4.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虽未直接出现“礼”字,但全诗隐含科举制度下的“礼”制规范与士人追求。

三、“礼”在诗歌中的文化意义

1. 社会规范:如《诗经》中“礼”多与宴饮、祭祀等仪式结合,体现等级秩序。
2. 道德教化:杜甫、白居易等诗人通过“礼”传递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
3. 政治隐喻:帝王诗作(如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常以“礼”彰显治国方略。

四、结语

含“礼”字的诗歌是中华“礼仪之邦”的文学镜像,既反映历史场景,亦承载文化基因。从《诗经》到唐诗,“礼”始终是文人表达价值观与社会理想的核心符号

重点提示:研究此类诗歌时,需结合历史背景,注意“礼”在不同时代的演变(如周代礼制 vs 唐代礼俗)。

(0)
上一篇 2025年4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4日

相关推荐

  • “红颜多薄命”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有哪些?

    引言 1. 古代文学中,“红颜多薄命”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不仅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也展现了文学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注。2. 本文将通过分析…

    2025年3月8日
    1630
  • 战役诗有哪些展现战争之残酷?

    战役诗如何展现战争之残酷 一、战役诗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战役诗是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形式,通过文学手法记录战场场景、将士命运及战争影响。中国古代战役诗(如《诗经·秦风·无衣》)和西方史…

    2025年4月4日
    760
  • “可怜九月初三夜”下一句是什么?

    可怜九月初三夜 下一句是什么? “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下一句是:“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句诗描绘了九月初三夜晚的美丽景色,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月亮像…

    2025年3月10日
    1410
  • “黄花白发相牵挽”怎么读?

    “黄花白发相牵挽”的读音为huáng huā bái fà xiāng qiān wǎn。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其中“黄花”通常指菊花,象征着青春或美好年华,而“白发”则…

    2024年11月30日
    1760
  • “出自外”的理念,你了解多少?

    “出自外”的理念:跨文化视角下的创新与实践 1. “出自外”的核心概念 “出自外”是一种强调从外部视角或异质文化中汲取灵感的创新理念,其核心在于突破固有思维框架,通过跨界融合实现突…

    2025年3月27日
    1020
  • 春思李白,诗中如何描绘春日之思?

    李白《春思》中的春日之思:意象、情感与艺术表现 一、《春思》的文本解析 李白的《春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春日相思之情,全诗如下:>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

    2025年4月2日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