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专业设置与学科布局研究
一、中国戏曲学院概况
中国戏曲学院(简称“国戏”)是中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隶属于文化和旅游部。学院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为使命,形成了“戏曲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
二、本科专业数量与分类
截至2023年,中国戏曲学院共开设14个本科专业,涵盖艺术学、文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具体可分为以下方向:
1. 戏曲表演类
– 京剧表演(学院王牌专业,培养如张火丁、于魁智等知名京剧艺术家)
– 昆曲表演
– 地方戏表演(如豫剧、黄梅戏等)
2. 戏曲音乐类
– 戏曲作曲
– 民族器乐(如京胡、月琴等戏曲伴奏乐器)
3. 戏曲导演与编剧类
– 戏曲导演
– 戏剧影视文学(侧重戏曲剧本创作)
4. 舞台美术与设计类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含服装设计、舞台灯光等方向)
– 动画(戏曲动画特色方向)
5. 文化管理与传播类
– 艺术管理
– 文化产业管理
重点内容:学院专业设置以戏曲艺术为核心,同时拓展至影视、动画、管理等关联领域,形成“传统+现代”的学科生态。
—
三、学科布局特色
1. “以戏带功”教学模式
– 案例:京剧表演专业学生需完成“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系统训练,并参与《贵妃醉酒》《三岔口》等经典剧目排演。
2. 跨学科融合
– 案例: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开展传统戏曲服饰纹样数字化保护项目。
3. 非遗传承创新
– 重点内容:学院设立“非遗戏曲剧种研习班”,为濒危剧种(如河北梆子、莆仙戏)培养传承人。
—
四、未来发展方向
学院计划新增“戏曲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推动戏曲与VR、元宇宙等技术结合,并进一步强化“戏曲+”交叉学科建设(如戏曲与心理学、戏曲与国际传播)。
总结:中国戏曲学院通过14个本科专业的精细化布局,既坚守戏曲本体,又积极拥抱现代教育需求,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活态传承提供了高等教育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