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单童本戏叫什么?秦腔传统戏与全本剧目

斩单童本戏叫什么?秦腔传统戏与全本剧目

秦腔传统剧目解析:斩单童本戏与全本剧目研究

# 斩单童本戏的正式名称

“斩单童”的正式全称为《斩单童·锁五龙》,是秦腔传统剧目中的重要折子戏。该剧目源自隋唐演义故事,讲述单雄信被唐将擒获后宁死不降,最终被斩的故事。

在秦腔演出实践中,该剧常以两种形式出现:
1. 作为独立折子戏演出(简称”斩单童”)
2. 作为全本戏《锁五龙》的核心场次

# 秦腔传统戏的剧目体系特征

## 本戏与折子戏的关系

秦腔传统剧目体系包含:
全本大戏(如《锁五龙》《铡美案》)
折子戏(如《斩单童》《三对面》)

重点提示:约60%的秦腔经典折子戏都源自全本剧目中的精华场次。以《斩单童》为例:
– 全本《锁五龙》共8场,演出时长约3小时
– 《斩单童》作为第6场,集中展现单雄信就义时的唱做艺术
– 专业院团常将本场作为教学示范剧目

## 表演艺术特点

该剧集中体现秦腔花脸行当的表演精髓:
1. 唱腔特色:大段【慢板】【尖板】唱段
2. 做派要求:跪蹉、甩发、抖须等技巧
3. 情感表达:通过【叫板】展现悲愤交加的情绪

典型案例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1956年演出本中,名净张建民饰演单雄信时:
– 创造性地运用了”三起三落”的跪步技巧
– 在【慢板】转【二六板】处加入特色拖腔
– 这段表演后被纳入秦腔花脸教材

# 全本《锁五龙》的剧情结构

## 完整故事脉络

1. 序幕:五龙聚义(程咬金等五人结拜)
2. 发展:王世充割据洛阳
3. 高潮:单雄信独战唐营
4. 结局:斩单童(第6场)
5. 尾声:李世民祭奠

## 当代演出实践

重点变化
– 全本戏演出频次下降(近10年省级院团仅3次全本演出记录)
– 折子戏《斩单童》保持高频演出(年均50+场次)
– 2019年青春版《锁五龙》尝试将全本压缩至120分钟

创新案例
西安易俗社2021年演出中:
– 保留传统唱腔核心
– 加入现代舞台投影技术展现战场场景
– 使用交响乐队伴奏但保持秦腔板胡领奏

# 剧目的传承价值

1. 艺术价值:完整保存了秦腔花脸”慷慨悲歌”的表演范式
2. 历史价值:反映了关中地区对”忠义”观念的地方性诠释
3. 教育价值:中国戏曲学院秦腔班将其列为必修剧目

当前保护现状
– 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
– 存有1953年、1982年两个经典录音版本
– 年轻演员培养中仍强调”原汁原味”传承

> 注:本文数据参考《秦腔剧目辞典》(2015版)及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年度演出统计报告。

(0)
上一篇 22小时前
下一篇 22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