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做手有多少行当?角色分类与表演程式介绍

粤剧做手有多少行当?角色分类与表演程式介绍

粤剧做手有多少行当?角色分类与表演程式介绍

一、粤剧做手的行当体系

粤剧表演艺术中,做手(即身段动作)是角色塑造的核心手段之一,其行当分类与表演程式紧密关联。传统粤剧行当分为十大行,后精简为六柱制,但做手体系仍保留传统分类逻辑。

1. 十大行当分类(传统体系)

武生:侧重武打与威严气度,如《六国大封相》中的公孙衍。
小武:年轻武将,动作矫健,如《穆桂英挂帅》中的杨宗保。
花旦:分闺门旦(文静)与刀马旦(武打),如《帝女花》中的长平公主。
正旦:端庄中年女性,做手含蓄,如《红楼梦》中的贾母。
老生:稳重长者,动作迟缓有力,如《赵氏孤儿》中的程婴。
丑生:滑稽角色,动作夸张,如《十五贯》中的娄阿鼠。
总生:帝王将相,做手大气,如《曹操与杨修》中的曹操。
(大花面):粗犷豪放,如《霸王别姬》中的项羽。
:配角老者,动作简练。
:龙套或特型角色。

重点:现代粤剧多采用六柱制(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但做手仍延续传统行当程式。

二、角色分类与做手特点

1. 文角与武角的分野

文角(如生、旦):以水袖功指法(兰花指、剑指)为主,动作柔美。
– 案例:《紫钗记》中霍小玉的“掩袖啼哭”,通过水袖抖动表现哀伤。
武角(如武生、净):强调腰腿功把子功(兵器动作),如“拉山膀”“踢腿”。
– 案例:《三岔口》中的摸黑打斗,靠做手模拟黑暗中交锋。

2. 行当专属程式

花旦碎步转身帕(手帕舞动),表现少女灵动。
丑生矮子步挤眉弄眼,突出喜剧效果。
净角虎爪瞪眼,配合脸谱强化威严。

重点:粤剧做手讲究“手眼身法步”五法统一,如“云手”需配合眼神与腰劲。

三、经典做手程式解析

1. “拉山膀”(武生基础动作)

– 动作:双臂平展如拉弓,马步稳扎,体现武将英姿。
– 应用:《六国大封相》中武生列阵必用此式。

2. “兰花指”(花旦核心指法)

– 要领:拇指扣中指,余三指翘起,表现女性柔美。
– 案例:《蝶影红梨记》中谢素秋的“指花”动作,暗示心事。

3. “跳架”(武打组合)

– 组成:翻身、踢腿、亮相等连贯动作,用于武将出场。
– 名段:《甘露寺》中赵子龙的“跳架”展现英雄气概。

四、当代粤剧做手的传承与创新

现代粤剧在保留传统程式基础上,融入影视化动作设计。例如《白蛇传·情》中,白素贞的“水袖击鼓”结合了传统做手与舞蹈化编排。

重点:粤剧做手的精髓在于“程式为体,情感为用”,行当分类是其艺术体系的根基。

(0)
上一篇 21小时前
下一篇 21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