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完整诗作:白居易送别诗的经典范例
一、白居易与《赋得古原草》的创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其诗作以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著称。《赋得古原草》是他16岁时的应试习作,后成为送别诗中的经典。
重点内容:此诗虽为应试诗,却突破了传统题材限制,以“野草”为意象,抒发了生命顽强与离别之情的深刻主题。
二、《赋得古原草》完整诗作及解析
原文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逐句分析
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意象选择:以“原上草”象征生命轮回,暗含离别无常。
– 案例对比: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相比,白居易更注重自然意象的哲理性。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古名句)
– 通过野草的坚韧,隐喻友情或思念的永恒。
– 实际应用:现代常引用此句表达逆境中的希望(如企业宣传、励志演讲)。
3.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画面感极强,以“古道”“荒城”烘托离别的苍凉。
4.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点明送别主题。
三、作为送别诗的经典性
1. 情感表达:
– 不同于李白的豪放(如“孤帆远影碧空尽”),白居易以含蓄深沉见长。
2. 艺术手法:
– 借景抒情:通过野草的生命力,间接表达对离人的不舍。
– 结构严谨: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符合唐代应试诗“起承转合”要求。
四、现代启示与案例
– 教育领域:
– 中小学教材常选此诗,因其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适合培养学生赏析能力。
– 文化传播:
– 2023年某品牌以“野火烧不尽”为广告语,传递 resilience(韧性)的品牌精神。
五、结语
《赋得古原草》以自然意象与人生哲思的完美结合,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之作。其“野火春风”之句,至今仍为大众广泛传诵,印证了白居易诗歌的跨时代生命力。
重点内容总结:
1. 核心意象:野草象征离别与新生。
2. 名句价值:“野火烧不尽”体现中华文化对坚韧精神的推崇。
3. 教学意义:唐代应试诗的典范,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