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首诗》第133卷考辨:荣耀的君王主题诗研究

《千首诗》第133卷考辨:荣耀的君王主题诗研究

《千首诗》第133卷考辨:荣耀的君王主题诗研究

一、引言

《千首诗》作为唐代诗歌的重要合集,其第133卷以“荣耀的君王”为主题,集中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帝王功绩与权威的颂扬。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与历史语境分析,对该卷诗歌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进行考辨,并选取典型诗作为案例展开探讨。

二、第133卷的文本特征与主题分类

1. 颂圣诗的程式化表达

该卷诗歌普遍采用“帝王威仪—文治武功—万民归心”的叙事结构。如张说《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中”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以自然意象隐喻臣服,强化君权神授观念。

2. 历史典故的运用

借古喻今: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以周穆王西巡典比拟玄宗入蜀,“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将现实困境转化为盛世图景。
神话符号:多首诗作引入”昆仑””瑶池”等仙境意象,如王维《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中“灵芝生兮庆云见”,构建君权神圣性。

三、典型诗作考辨案例

案例1:杜甫《三大礼赋》的隐性批判

虽属颂圣文体,但《朝献太清宫赋》中“神心恻兮圣情劳”暗含对玄宗崇道误国的讽喻,体现该主题诗歌的复杂性

案例2:白居易《七德舞》的史实重构

通过歌颂太宗武功(如”太宗十八举义兵“),实际影射宪宗朝藩镇问题,证实此类诗歌的政治功能性

四、文化语境与创作动机

1. 科举制度影响:应制诗成为士人晋身之阶,如钱起《省试湘灵鼓瑟》的终南捷径现象。
2. 安史之乱后的重塑需求:代宗时期《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宣赦》等作品,通过“复现开元礼仪”强化政权合法性。

五、结论

第133卷诗歌通过模式化赞颂隐蔽性书写的双重路径,既满足宫廷文学需求,又承载士人政治诉求。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成就,更作为唐代权力话语的文学标本,为理解皇权与文学生产关系提供关键视角。

重点提示:后续研究可结合敦煌写本P.2555与日本《千载佳句》异文比对,进一步考察文本流传中的意识形态调整。

(0)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 巾帼豪情:“竟无一个是男儿”全诗及历史背景

    巾帼豪情:“竟无一个是男儿”全诗及历史背景 一、全诗内容及作者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名为《述国亡诗》,作者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

    1天前
    100
  • 悲歌行,你有哪些感人的悲歌推荐?

    悲歌行:穿越时空的哀婉绝唱 何为悲歌? 悲歌是以抒发哀伤、悲愤或悼念之情为核心的诗歌或音乐作品,其艺术魅力在于通过强烈的共情力引发听众对生命、命运、历史的深刻思考。从《诗经》中的“…

    2025年4月2日
    810
  •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字表达了什么?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字表达了什么? 引言 “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夜晚江边的景象,其中“愁”字是整句诗的情感核心。本文将探讨“愁”字在这…

    2025年3月12日
    1510
  • 初中山水诗有哪些诗?在课本中遇见山水之美

    初中山水诗有哪些诗?在课本中遇见山水之美 山水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抒发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经典的山水诗作,这些作品不…

    2025年4月25日
    1220
  • 宿建德江翻译中,春风知别苦何解?

    宿建德江翻译中“春风知别苦”的解读 引言 在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一诗中,“春风知别苦”这一句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翻译难题。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诗句的深层含义,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其…

    2025年3月9日
    1710
  • “预感”怎么读?发音简单又实用!

    大家好,我是小听泉,你们的知识小助手!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非常简单又实用的词语——“预感”的发音。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掌握它的正确发音对我们的口语表达大有帮助。那么,…

    2024年12月18日
    3120